通往最佳表現的EQ之路

文 /
台灣產業創生平台

EQ之父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在1996年提出EQ一詞,全球熱銷500萬本,讓EQ這個詞深植人心;近30年後,他與「組織EQ研究協會」的聯合主席卡利.查尼斯(Cary Cherniss)合著新書《最佳狀態:超越心流,掌握個人持續卓越的情商》,要用最新的深度研究與科學實證,突破大家對EQ的所有想像。 
 
根據6.5萬名企業家的調查,得出驚人發現:EQ的影響是智商的兩倍以上;另根據麥肯錫調查,當高階主管處在最佳狀態時,效率比一般狀態高出五倍。作者在書中說明如何挖掘高EQ的關鍵與更多的實用方法,並揭示如何透過EQ讓我們更容易達成最佳狀態,無論是個人、領導者或團隊成員,高EQ都能在今日艱難的商業環境提供關鍵優勢,讓日常的小贏累積成為一生的大勝利。
 
本書提供了一門有關EQ和永續高效表現的大師級課程,兩位作者巧妙地結合了最新研究、引人入勝的例子和實用見解,既具啟發性又具可行性,對於任何希望提升領導技巧、改善人際關係以及在個人生活與職涯中取得成功的人來說,本書頗具參考價值。

以下摘自本書前言:

你的最佳狀態

想像一下,如果你是2022年美國網球公開賽第四輪的艾拉.湯賈諾維琪(Ajla Tomljanovic),你會有什麼感受。湯賈諾維琪在小威廉絲(Serena Williams)的生涯最後一場賽事擊敗了她。小威廉絲是網壇傳奇:23度獲得大滿貫,那一天出賽時正値她的巓峰。此外,有24,000名球迷擠滿了這座全球最大的網球賽場地,顯然都支持她這邊。

幾乎所有球迷都在「高喊著小威贏球」,外加線上觀賽的數百萬人。想像現場的「各種嘈雜聲,包括為小威助陣的吼叫、湯賈諾維琪發球失敗時無禮的歡呼、看台上的各界名流、對小威致敬的影片。」

不過,湯賈諾維琪有一項祕密武器。她的父親是前職業手球冠軍,也是她的第一位教練,教她利用專注來鎭定神經。「他曾給她看電影《往日柔情》裡,凱文.科斯納飾演的投手在一場完全比賽是怎麼做的。他全神貫注在捕手的手套上,忽略球場裡其他一切事情。」湯賈諾維琪聽從父親的指導,徹底保持專注。

她在賽後表示:「從我踏上球場的那一刻起,就不再四處張望。我完全封閉在自己的小泡泡裡。」湯賈諾維琪的這種專注維持了三個多小時,打出個人生涯最佳比賽,在三局裡擊敗了小威廉絲。

她在這場了不起的網球賽中體現了「心流」(flow),亦即全心浸淫的狀態、讓人們發揮出終極巓峰表現。這種超凡專注能讓每個人做到最好,稍後我們將詳細探討。而你的情緒狀態也至關重要,因為不安的想法會讓人無法全神貫注,所以世界級運動員才會那麼重視「心理比賽」:他們是在跟這項運動的最頂級運動員競爭。因此,他們的內在狀態與專注成為勝利的關鍵。

不過,由於「心流」通常用來表達我們人生中罕見、甚至難以捉摸的事件,所以我們更偏好較為實際、可實現的目標:對於自己度過了美好的一天感到滿足,按照你自己設定的標準,這一天是有成果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最佳」(optimal)。

我們認為,僅是聚焦於湯賈諾維琪這一類的超凡成就,便忽略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進入的、讓我們發揮到最好的最佳狀態之線索與條件—尤其是她那鷹隼般的專注。

我們認為,堅守在我們的最高水準—以我們個人來說相當於湯賈諾維琪的完美網球表現的東西—容易讓我們傾向完美主義,造成精疲力竭與倦怠。我們不可能時時刻刻都維持在巓峰,但我們可以一直設法做到最好。無止境地追求心流會讓我們走向極端,而做到最好則是更為現實的目標。

我們的最佳狀態模型之於好好表現的概念,就像是帶小孩那樣,我們不必每時每刻都當個完美父母,而是盡量做好分內的工作。追求心流的理想將我們架在一個太高的標準,架在「最好的我們」的完美主義式觀點,而最佳標準能讓我們放鬆、享受自己正在做的事,不會一直批評自己。請你腦袋裡的批判聲音閉嘴,專注在手邊的工作就好。

在本書第一部,我們將描繪最佳狀態是什麼感覺,所依據的是數百人記錄自己美好一天的內心架構的日誌。接著,我們將透過卓越職場表現的觀點,探討那種內心架構從外部看來是什麼樣子。

我們兩人都是心理學家,因此尋求紮實的研究發現來導引我們的思路。依循著研究,我們發現最佳狀態的一個關鍵因素在於情緒上的智慧—換言之,就是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俗稱EQ)。

觀察來自外部的職場卓越指標如何反映出人們自己回報的內在體驗,對我們而言是一種頓悟,讓我們看見情商是通往個人卓越表現的大門。我們的結論是,最佳表現的關鍵要素取決於情商,儘管情商的能力近年來被冠上了各式各樣的名稱。

我們分析了數十年來有關情商的科學發現,其中顯示情商對最佳狀態—以及造成我們無法達到那個狀態的原因—有著直接影響。比起心流之下的神奇巓峰體驗,擁有滿意的一天才是成就與自我實現的關鍵,更別提還能避免身心倦怠。

我們認為,情商可以在各種方面提供我們每個人內在資源,讓我們更能達成自己的最佳狀態。在本書中,你將找到更容易進入最佳狀態的實用方法,而不必等待一些難以捉摸的因素將你帶入心流時刻。

重新思考心流

從你所有的好日子裡挑選最好的一天,有著某項非凡壯舉的一天。在你的個人生活中,相當於湯賈諾維琪打敗小威廉絲那場非凡網球比賽的事件是什麼?

舉例來說,一名神經外科醫生說起一次非常困難的手術,他甚至不確定自己可以順利執刀。儘管原本不確定可以做到,但他成功了。做完手術後,那位醫師注意到手術室角落有一些瓦礫。

「這是怎麼回事?」他問一名護理師。

「你在做手術的時候,」護理師回答,「天花板塌了下來,可是你太專心了,根本沒有注意到。」

這個故事是芝加哥大學一個研究團體收集的數千個故事之一,就是這個團體首先發現那個稍縱即逝的狀態:心流,亦即我們處在絕對最佳狀態的情況。心流時刻像聚光燈般打亮了我們在一個特定領域的巓峰成就—外科手術、籃球、芭蕾舞,所有你能想到的。

在最初的心流研究中,研究人員向各式各樣的人詢問他們超越自我的時刻—那些他們甚至對自己表現之好都感到訝異的時刻。這些人所涵蓋的專業領域十分廣泛;例如,棋王、外科醫生、籃球員、芭蕾舞者都在其中。

無論該項傑出表現的具體情事為何—沉浸在自己作品中的藝術家、下棋的大師、手術中的外科醫生、使出一記刁鑽進球的籃球員,或是美妙旋轉的舞者——他們的內在體驗都是相同的。研究人員將這種內在狀態稱為「心流」。

在通俗的用法中,「心流」已成為我們巓峰時刻的同義詞。公司被鼓勵去營造員工們的心流狀態。但在這裡,心流有個問題:根據定義,這是一種罕見事件,就那麼一次我們曾處於絕對最佳狀態。

心流的體驗很棒,甚至接近奇蹟—可是你無法仰賴它。它似乎憑空出現,且明顯是在關鍵因素齊備之時,例如上述那名外科醫師的超常專注。正因如此,我們更加靑睞最佳狀態,因為它可能在我們自行努力之下獲得,而且遠比巓峰心流更常見。

擴大目標有助於我們對自己的期望變得更為實際。我們不必在任何一天都處於絕佳、顚峰的狀態。反之,我們只要朝向大目標、取得穩定進步,便能有好心情,無須譴責自己沒有得到那種巓峰體驗(那種體驗既無法持續,更無法隨心所欲地創造)。美好的一天是指我們已做得夠好,足以在心中為自己喝采。未若心流時刻,好日子或許沒什麼値得吹噓的事情,卻依然能令人感到高度滿足。

(本文摘自《最佳狀態》,由時報出版授權刊載)

更多文章

愈在地、愈國際的幸福生活故事

2019年國發會推動「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透過盤點地方 DNA,找出自身優勢,...

變局中的台灣企業新布局

當「大平穩時代」終結,過去三十年的「全球化」遊戲規則被改寫,...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