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半導體八強的決戰時刻

文 /
台灣產業創生平台

從貿易戰到晶片戰,半導體儼然成為國家未來發展戰略,美中對峙更揭示「得半導體得天下」的重要性。身處在地緣政治角力、區域經濟興起的最前緣,臺灣科技業要如何運用自己的不對稱關鍵優勢,在合縱連橫的國際新局中,找到最有利的生機與商機?

DIGITIMES創辦人黃欽勇以其40年的科技產業分析資歷,一路見證全球科技業歷經個人電腦、行動通信到物聯網的時代變革,他在最近的新書——《決勝矽紀元》中,以科技業為經、國際關係為緯,親自走訪全球半導體領導企業,提供從上游矽智財、IC設計,到中游晶圓製造、代工,以及下游封測、銷售的第一手產業資料和市場數據。

本書涵蓋美、臺、韓、日、歐、中、印,加上外卡角逐者,深入解析半導體八強在進入矽紀元之後的國際新賽局,也提供對地緣政治和區域經濟競合的宏觀策略視角,邀請各位讀者一同來揭開由半導體領軍的科技大航海時代的序幕,同時預見偉大航道上的英雄之旅。

以下摘自本書前言:

半導體八強的角色與定位

如果以世界棒球錦標賽的八強經典賽來比喻,美國半導體業的實力毋庸置疑,而且是制訂遊戲規則的第一種子選手。臺灣則是以尖端製程與IC設計、封測產業的實力入圍,而韓國在記憶體與電子工業的實力也不在話下。緊接在美、臺、韓之後,日本、歐盟(德國)憑藉著長年積累的設備材料產業與汽車工業實力,在半導體這個策略性產業的競爭上,也不可能毫無作為。

另一方面, 既是世界霸權之爭,中國絕對不會缺席,或是放棄「中國製造」的產業政策。印度的IC設計人才、廣大的未來市場,也在激勵著它參與這場世界賽的角逐。事實上,印度已經宣告本土製晶片廠將在2024年底前量產。那麼,最後的第八席,會由哪個國家出線呢?

我估計這個國家將由「外卡賽」打上來。首先,可以關注因量產製造帶來半導體需求的墨西哥、越南,還有憑藉能源優勢而想參與角逐的澳洲、加拿大,當然也不能忘記現有十多座晶圓廠的新加坡,以及在封測產業中頗有基礎的馬來西亞。如果小國寡民的臺灣可以名列八強,那麼臺灣能,新加坡、馬來西亞為何不能?

兩強爭霸,半導體成為不對稱戰力關鍵

影響世界半導體前八強排名順序的兩大關鍵,一是地緣政治的影響,二是人類的生活即將進入物聯網時代。

關鍵1|地緣政治影響
《孫子兵法》說,「形之,敵必從之」。過去,美國是全球經貿遊戲規則的制訂者,自然希望在新世界裡,大家依然遵守它所制定的遊戲規則。然而中國偏偏不從,還試圖以龐大的人口優勢串聯手機和電動車,切入人工智慧、量子技術和衛星通信領域,挑戰美國經營了一整個世紀的世界霸權。

美國當然也不可能受制於對手,於是一套「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的劇本就此上演。兩強爭霸的過程中,創新科技替代了傳統的船艦、飛機,成為不對稱戰力裡的關鍵環節。

事實上,無論從地緣政治或產業競合的角度來看,東亞地區的半導體與ICT(資訊與通信科技)產業供應鏈,戰略位置都是所謂的「海景第一排」!位於西太平洋的臺灣海峽,無疑是美中新冷戰時期的第一熱區(Hot Zone);朝鮮半島、南海、東海的爭端時起,也與臺灣的國際地位和地理位置高度連動。

在地緣政治的影響下,包括日本、韓國、臺灣在內的科技島鏈,不僅是G2決戰防線,其中的臺韓在半導體產業鏈中更是中介科技升級、轉換產業價值的樞紐。

另一方面,西方世界——包括美、加、澳與歐洲,對於掌握東亞地區的政經形勢變化,也出現了資訊焦慮。過去,他們只要緊盯著成長最快的中國市場,現在因為地緣政治影響,來自中國的信息可讀性與可信度開始出現了質變。

在新的政治氛圍下,半導體產業基礎深厚的臺灣、日本與南韓,隱諱地與美國形成晶片四方聯盟(Chip 4),與積極「去美化」的中國分庭抗禮,提前為半導體八強爭霸賽打開序幕。

萬物聯網,電動車成為西方封鎖突破口

關鍵2|進入物聯網時代
再從產業與市場角度觀察,以儲存數據、高速運算為基調的科技業,經歷半世紀的洗禮,也正在面對新的格局與挑戰。

西元2000年以前的PC時代,為亞太地區的半導體產業奠定深厚基礎,日、韓、臺各擅勝場,也串連成今日的東亞科技島鏈。2000年之後,網際網路、手機的普及改變了世界,而真正形成數據風暴的開端,始於2007年的iPhone上市。

有別於以往,智慧型手機可下載、上傳數據的特性,帶領3C消費商品跳脫了個人電腦為「白領專用」的市場框架,迅速成為人手一支的第二臺行動電腦。智慧型手機的跳躍式發展,對於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經濟發展,更是深具意義。

回顧2008年舉辦北京奧運時,當時中國的GDP總量已超過日本,其後自2008至2018年,更堪稱中國的「黃金十年」,不僅國力如日中天,再加上善於利用國企吸引外資,並透過研發、市場需求等不同手段引進最新科技,創造了豐碩的經濟成果。然而同時間,美國卻在收拾次貸危機爆發後的爛攤子。

此外,中國也以龐大的內需市場為基礎,超前部署車用電池與電動車的生產。如果以2022年的數字來看,全球出廠的電動車中有59%來自於中國;全球前十大車用電池供應商中,有三家來自於中國;而比亞迪的電動車出廠數量,甚至超過了特斯拉。

顯然,電動車產業已成為中國面對西方世界封鎖的突破口,再加上擁有稀土與部分稀有金屬優勢,的確對美國造成莫大的壓力。當然,美國絕對不甘於受制於競爭對手國,這就是為什麼拜登政府要再三強調,半導體、電池、稀土等都是影響產業供應鏈的關鍵要素。

(本文摘自《決勝矽紀元》,由天下雜誌授權刊載)

更多文章

全方位數位轉型教戰手冊

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AI)、元宇宙……大家都在談「數位轉型」,...

AI先行者的追夢旅程

身為現代AI發展歷程中的女性先行者、佈道者與良心,史丹福大學教授李飛飛親筆撰寫的《...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