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轉型新時代下的新管理方法論

文 /
台灣產業創生平台

你是否經常「選擇困難」?什麼情況會造成網怒(Internet Rage)?人類習於用自己的認知思維框架外面的世界,但隨著科技進步,新媒體的產生讓知識鴻溝更加明顯,資訊愈多未必能夠降低決策的不確定性,反而讓我們產生認知偏誤與經驗盲點,如何善用認知思維的力量,發揮社會資本與群體力量,是新時代組織管理中的重要課題。

由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專任特聘教授盧希鵬與社團法人中華幸福企業快樂人協會理事長鄒仁淳撰寫的《認知紅利:一個人,一群人,一個組織》,透過18堂認知思維課與80個管理學原理,提出數位轉型時代下的新人性管理方法,如果世界是由認知組成的,用對說服與影響力,就能改變人們的決策;透過群體共識與分工合作,藉以帶來更大的價值,獲取最多的紅利。

本書共分為三篇,分別討論「認知與決策」、「說服與影響力」、「群體、敏捷與人性管理」等主題,提醒管理者要避免在有限的認知中,因為靠直覺判斷與經驗法則而落入偏誤陷阱,提升決策品質,進一步以個人說服力發揮影響力,並落實敏捷精神與韌性,以創造更高的管理效能。
 
以下為本書作者自序:

跳脫管理框架的第一性原理

什麼是管理?是經驗,還是原理?當然,只有小孩子回答選擇題,這兩個答案都是對的。

經驗學派多半強調成功個案,也就是別人怎麼做,我就怎麼做。過去怎麼做,我未來也就這麼做。如果未來跟過去一樣,別人也跟自己一樣,這不失是一種好方法。但是,如果未來跟過去不一樣,別人也跟自己不同呢?環境在變,過去的成功管理經驗,可能是未來管理失敗的主因。別人的管理方法可能也不適合自己。經驗,往往帶來轉型時的盲點。

舉例來說,工業時代(X世代)的管理方式,與網絡時代(Z世代)的管理方式是不一樣的。因為底層假設變了,所以在工業時代的做法,不見得適合在網路時代。在製造業的做法也不見得適合在服務業。所以,場景轉變,經驗可能也是錯的。

原理學派認為,真正的管理,要看到本質,也就是無論世界怎麼變,有些管理的本質是不會變的,而這些不變的本質,就是管理理論。但不同時代(或場景)會有不同的第一性原理,也就是在不同時代假設下適用的基礎理論。舉例來說,網路時代跟工業時代管理的第一性原理是不一樣的。工業時代是控制效率的他組織,強調控制,網絡時代是生態演化的自組織,強調物種間的互動,從一個人,一群人,到一個組織,乃至於組織與組織間,組織與環境間,組織與產業間的互動。我在2011年出版了一本書,書名是《為什麼不能控制我的狗:突破思考框架的14堂管理課》。當時我寫了42個管理理論,前半部在談組織內的互動,後半部談組織外的互動。

十多年後,我認為這本書是需要更新了,就邀請了鄒仁淳博士與我一起先改寫前面的18個理論。鄒博士從碩士班時代就跟着我做研究,一路上經歷博士班,博士後研究,並共同指導研究生,也共同在研究所與EMBA中與我和羅天一教授一起授課,也擔任我許多產學合作案的共同主持人。她目前也是管顧公司的負責人,在學理與實務上,都有良好的經歷。

這本書的出版,希望能夠幫助當今管理者認識管理的本質,從本質出發,跳脫經驗框架,發展出數位轉型新時代下的新管理方法論,希望你喜歡。

本文節錄自《認知紅利:一個人,一群人,一個組織》,由時報出版授權刊載。

更多文章

通往最佳表現的EQ之路

EQ之父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在1996年提出EQ一詞,...

如何在AI浪潮中乘風破浪?

ChatGPT橫空出世,人工智慧加速改變了人的工作方式,人需要改變哪些思維?培養哪些能力?...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