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好餐會聚焦升級轉型 貿聯、明昌分享併購與成長心法

文 /
台灣產業創生平台

今年第二次的「共好成長企業家聯誼餐會」於6月13日在華山文創園區登場,共有50多位企業領袖、主管及各界專家與會。台灣產業創生平台創辦人暨董事長黃日燦表示,台灣企業過去彼此間很少有深度交流,甚至會多所保留,但未來台灣企業的對手不是左右鄰居,而是要聯合起來對抗外面的對手,因此特別舉辦這樣的交誼活動。

每次的共好餐會也會邀請1至2位企業領袖分享其發展歷程及升級轉型經驗,本次平台邀請到貿聯控股董事長梁華哲及明昌國際董事長張庭維進行分享,我們特別整理相關重點內容如下:

貿聯梁華哲:快速成長必須走上併購之路

梁華哲以「貿聯併購及全球佈局」為題分享其豐富的併購經驗。根據《天下雜誌》2023年所做的「2000大企業調查」,貿聯2022年合併營收首度衝破500億元大關,年增率高達88%,其中最大成長動能就是來自併購。

梁華哲原本在美國幫台灣的公司做行銷與銷售,接觸到連接線材產業,1996年因緣際會自行創業,借同學的公司——貿聯到大陸設廠,並在美國矽谷成立總部。貿聯一開始從資訊科技(IT)及消費性電子市場切入,從印表機的線纜做到機內線,因為在美國有地利之便,順利打進美國一線PC品牌商,包括戴爾(Dell)、捷威(Gateway)都是其客戶。

2000年美系PC廠紛紛將製造業務移往亞洲及中國大陸,零組件採購權交給代工廠,貿聯頓時失去訂單,但也迫使其積極擴展醫療、車用等其他應用。雖然都是連接線解決方案,但在不同應用上,技術與製造卻很不一樣,讓公司經歷一些學習曲線,梁華哲也深刻體認到,不可能透過有機的方式、開發新產品、新市場而快速成長,他在研究過歐美幾家大型同業後,發現他們都有做過多次的外部併購,決定要走上併購成長之路。

貿聯一開始做了幾次嘗試,包括併購抽線廠、投資連接線廠在內,但繳了不少學費,不過,早期的幾個小佈局,對後期的併購打下不錯基礎。另一方面,因為連接線產業屬於勞力密集,資本支出不多,貿聯也不斷跟著客戶到世界各地設廠,包括廈門、愛爾蘭、墨西哥在內。

貿聯在2011年上市後,藉此取得更多人才與資金,2016年起加速展開策略投資及併購,包括2016年收購香港城鉞、2017年併購德商Leoni電器事業、2018年收購Teralux、2020年收購新加坡Speedy Industrial、2022年收購Leoni工業應用事業在內,其中收購Leoni的兩個事業部門屬於里程碑收購,其他則屬於增強收購。

在這段期間中,貿聯在2011至2017年採取逐步的營利增長,2018年之後則是快速強化產品及研發技術、取得客戶、布局全球,擴張了半導體設備、醫療、工廠自動化、數據中心、車用、電器、新能源運輸等新市場,2016至2022年不含收購事業其營收平均複合成長率為16.36%,但計入收購事業後的年均複合成長率達30.09%。

早期貿聯的營收來源高度仰賴IT產品,但經過一連串的整併,尤其在2022年初正式納入工業解決方案事業群(LEONI Industrial Solutions,INBG)之後,現在已相當多元化,2022年工業應用佔38.5%,IT與數據中心佔25.5%,車用及電器各佔20.5%及14.5%。梁華哲坦言,現在的產品組合比較平衡,不會因為某一客戶或產業的劇烈變化而受到衝擊,經營管理起來比較安心。

另一方面,原本貿聯的全球布局中,以東亞為主、北美次之,但工業應用事業群加入後,歐洲的生產據點大幅增加12個,至今全球已有33座工廠,包括亞洲14座、歐洲14座、北美5座。


貿聯控股董事長梁華哲 (來源:台灣產業創生平台)

梁華哲強調:「併購成功的關鍵是策略投資,我自己親自帶領,老闆要自己做決策、負責任。」在選擇併購標的時,營收是最不重要的考量,其他像是技術、產品、客戶、據點都要評估,至於團隊能否整合、人才有沒有留下來,則是重中之重。

舉例來說,歐洲Leoni電器團隊併入之後,產生了一定的文化衝擊,歐洲團隊一方面要調整內部流程,一方面要配合證交所對上市公司的規範要求,內部如何溝通是一大考驗。梁華哲在整併Leoni電器團隊及工業團隊之後,都堅持讓歐洲原團隊管理,讓最高主管與核心團隊都願意留下來,且透過年度高層會議、多國語言的電子月刊與影片加強溝通,也因為電器事業群副總經理Christoph Wolf的強力推薦工業解決方案事業群執行長Florian Hettich,貿聯才有信心再收購Leoni工業部門,並且順利完成整合。

明昌國際張庭維:一個主核心帶幾個副核心進行轉型

明昌國際董事長張庭維則以「數位轉型翻轉成功的密碼」為題,分享其帶領公司展開多階段變革的歷程。明昌在1976年成立,創辦人張秋龍最早是以鋼製辦公家具起家,1983年展開產品變革,投入工具箱市場,後來成為台灣最大的工具箱出口製造商,但在1992至1996年陷入成長停滯的瓶頸期,歷經通路變革、管理變革、數位變革等階段,才逐步完成轉型,公司年營收從1億元一路成長到25億元以上。

帶領明昌展開變革及多角化經營的重要推手,就是第二代接班人、現任董事長張庭維。他坦言,早期父親也想要轉型,找來會講外語的人協助經營海外市場,沒想到1年後就把客戶及訂單一起帶走,後來他與姐姐-明昌副總經理張華真加入公司後,著手改變通路策略,從原本與貿易商合作,改為直接帶產品去國外參展,才真正打開國際市場。目前明昌已打入全球70多國、擁有300多家客戶,出口比例高達98%。

2000年之後明昌營收一路成長,但2009至2017年又陷入成長趨緩期,年營收始終維持在13億至15億元上下。張庭維表示,自己很喜歡看國際新聞,也培養出從外部環境的變化思考對公司的影響、及早做預判與決策的能力,2017年他嗅到中美貿易戰一觸即發的氛圍,花10個月快速建置大發廠,因此有承接到客戶轉單的紅利,營收再度重返成長軌道,2021年創下28億元的歷史新高。

明昌早期的工具箱以汽修市場為主力,2008年開始進入醫療應用,推出醫護車、智取藥櫃等產品,近期又進入智慧綠能產業,推出行動充電車、i郵箱、充電樁、儲能櫃等新產品。張庭維強調,明昌的核心技術仍是金屬板金,但透過不斷進入新市場,藉此長出新的核心,例如輕量化設計、嘗試不同工件與材質等,由一個主核心帶幾個副核心,有助於加速企業升級轉型。

另外,公司為了引領設計創新,也成立工業設計部門,同時進軍自有品牌市場,包括BOXO五金工具箱品牌及Bailida醫療設備工具箱。但因應不同地區的市場生態不同,分別採取不同的定位,例如歐洲BOXO是以工業風為調性,但美國工具箱競爭太過激烈,因此以個性化的產品鎖定改裝市場。

明昌雖然規模不大,但仍積極參與各種獎項的競爭,在設計創新、經營管理、人力資源等方面都屢屢獲獎,例如2021年就獲得第30屆台灣精品獎、第一屆哈佛商業評論數位轉型鼎革獎及精銳獎首獎、台中市「幸福職場五星獎」等,張庭維及總經理陳琮仁也分別獲得兩岸百大傑出企業家及第34屆國家傑出經理人。


明昌國際董事長張庭維 (來源:台灣產業創生平台)

張庭維指出,我們樂於參加獎項的競爭,但不是為了爭取什麼頭銜,而是希望透過外部評審的評鑑,客觀瞭解自己哪裡做的好、哪裡還有進步的空間。

另一方面,明昌對人才的教育訓練也不遺餘力,每年都會針對專業技術、主管培育、永續發展等不同主題安排課程,甚至不惜從台北重金禮聘政大老師來教授EMBA課程。張庭維強調,人力資源是企業升級轉型的最大問題,因為招才不容易,育才就顯得更重要,我們每年都投入相當多的教育訓練費用,例如2020年疫情剛爆發,當年投入410萬元,讓大家利用空檔好好來充電學習。

從2016年起,明昌推動一系列的數位轉型及精實管理工作,涵蓋生產精實化、製造自動化、研發高值化、行銷數位化、營運智慧化等環節。張庭維坦言,推動數位轉型來自於自己的不安,例如2017年興建大發廠,是因為倉儲空間一直不夠用,老師說唯有加快資訊流才能加快物流,透過數位轉型才能解決所有問題;而開始推動精實管理以後,就一直沒有停下來,每年的目標都跟「精實」息息相關,2023年則以精實研發(Lean Product and Process Development,LPPD)為主要目標。

為了迎接下一波的成長動能,明昌已將原有的台中大馬廠拆除,原址重新打造11,000坪的永續智慧工廠,擬投入15億至17億元,提供200至300個就業機會,預計2024年第四季正式量產,同時也將攜手中部手工具產業鏈,打造智慧製造共榮圈。

身為第二代經營者,張庭維坦言二代有其原罪及宿命,承受的壓力不是外界可以想像。他建議上一代企業家要給下一代更多的理解與信賴,適當提供教育與關懷,並給予舞台與機會,同時也鼓勵二代時時懷抱感恩的心,憑藉熱情、創意、使命感及願景進行優雅管理,不要患得患失,「掌握人生關鍵的不是基因、而是信念!」


2023年第二季共好成長企業家聯誼餐會熱絡交流及大合照。 (來源:台灣產業創生平台)

此次是創生平台第三度舉辦共好成長企業家聯誼餐會,包括平台成員、參訪過的企業經營者、跨國在地經營菁英班的各屆講師及學員,在輕鬆自在的氣氛中,享受一個兼具知識含量與交流能量的美好夜晚。

更多文章

Future Calls會後報導:以哈衝突帶給台灣的啟示與機會

以哈衝突的議題持續受到國際關注,繼1/...

共好餐會邀請中砂分享打造「磨」王的藍湖策略

「共好成長企業家聯誼餐會」已經成為創生平台的招牌活動之一,3月20日吸引數十位企業領袖、學者、...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