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供應鏈大位移 台灣產業如何重建新賽道?

文 /
台灣產業創生平台

以培養新世代跨國經營人才為目標的第三屆「跨國在地經營菁英班」,相關課程正在如火如荼展開中,每堂課程的內容精華,我們都會特別整理出來跟大家分享。台灣產業創生平台創辦人暨董事長黃日燦以「台灣產業升級轉型的賽局」為主題,帶領學員掌握台灣產業從戰後迄今持續進行升級轉型的歷史脈絡,並點出現階段台灣產業面臨的環境變局與挑戰,更提醒大家應調整何種思維、才能妥善應變,重建自己的新賽道!

以下為黃日燦精彩課程重點摘要:

台灣產業原本的強項在硬體製造,但在2000年左右網路崛起後,新經濟與網路軟體業跟台灣的優勢不太一樣,台灣硬體製造的榮景似乎已經到頂,陷入毛三到四的窘境,甚至毛利1至2%都有人做,因此普遍有一種自卑感。

不過,有次到矽谷時,聽到紅衫資本的創投專家一席話,頓時間豁然開朗。他說講hardware會自卑,但是講hardtech就不傳統、也不會自卑。就像現在很夯的ChapGPT,需要伺服器跟許多硬體的配合,否則AI自己根本跑不動。現在很棒、很精彩的東西都要以hardtech做基礎,因此台灣永遠有立足的地方。

其實,升級轉型並非新的東西,台灣產業從戰後1950年代開始發展,幾乎每7~10年就要升級轉型一次,台灣企業老闆的DNA中早就有這些東西。以前台灣企業靠的是走動式管理,從台灣頭走到台灣尾就行;但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不只市場、製造、研發要面向全球,未來總部的所有功能都要分散到世界各地,所面臨的文化衝擊、橫向溝通等挑戰超乎想像。

從台灣產業發展的歷史來看,1950年開始就是以代工出口型製造業起家,從早期的水果罐頭、陽傘、橡膠鞋,到後來的電子錶、小電腦,一路走來都有升級轉型,但多半是應客戶要求,知道新產品的毛利、淨利較高就投入。第一代企業家都很敢接單,即便不會也先接再說、再想盡辦法學。
 
2000年開始台灣企業紛紛西進,瞄準中國工廠量產外銷的利基,更進而看重中國市場的商機,自認以同文同種的優勢切入,以為可以在大陸市場大展身手,後來卻發現中國內銷需要審批,且管制相當嚴格、不能隨便更改品項,結果賺錢的生意都被本土廠商囊括。台灣產業面臨產業更迭、市場變遷、世代交替等挑戰,成長也開始趨緩。

面對未來,台灣產業須加速升級轉型,才能「魚躍龍門」。過去的舊思維是生產管理、成本掛帥、價格取勝、製造硬實力,現在則要改變代工思維、不能只重生產,成本頂多就是降到零,但成效可以無限大,未來應該邁向策略管理、成效掛帥、價值取勝、服務軟實力等新思維。

台灣企業正面臨中國大陸騰籠換鳥、美中兩強對抗爭霸、新冠肺炎癱瘓全球等挑戰,必須思考製造成本 vs 技術提升之間的企業競爭生態大翻轉、全球化 vs 地域化的世界市場局勢大混亂、國際分工 vs 在地製造的國際分工鍵鏈大位移等衝擊。台灣企業面臨前有虎、後有狼的處境,就像卡在一樓半的位置,一樓是中國的挑戰,大量、低價的打不贏他,往上爬又有日韓兩支老虎擋路,必須要持續提升我們的技術與價值才能突圍。

不過,世界局勢大亂對台灣反倒是一種契機,以跨國在地短鏈的管理統合能力來說,放眼全世界台灣還是最厲害,東南亞廠商很難做到,而中國無法取代的是客戶對我們的信任感。台灣不能輕易放過未來十年地域化帶給我們的機會,但包括經營思維、組織架構、人才、語言種種都要尋求改變。過去的環境相對單純,企業只要轉進就能存活,哪裡便宜往哪裡去,但現在環境日趨複雜,台灣企業一定要轉型才能創生。

台灣企業升級轉型的方向,在本業優化方面可以靠提高產品價值、增加產品線、擴張市場與通路、調整商業模式、擴大產業生態圈來升級,其中調整商業模式與擴大產業生態圈這兩種方式較不容易。然而,現在產業界線日益模糊,本來各有天地、井水不犯河水的廠商現在都會彼此競爭,大家想得到的本業優化,別人可能也都會想到,能否搶得先機還是未定之天。

另一方面可以考慮異業發展,包括從本業延伸變化、或與本業毫無關聯的,都可嘗試跨產業、跨領域、多元發展等選項。許多老闆會有一種迷思,擔心自己對新事業不熟悉,但相較於30年前創業之初,現在其實擁有更多資金、人才及資源,重點在於如何突破自我設限的心理障礙,只要有適當的風險控管,應該勇於投入異業發展。


黃日燦創辦人分享台灣產業升級轉型的三種心態(來源:台灣產業創生平台)

台灣產業要能升級轉型,必須調整好下列三種心態。首先,世界局勢動盪成為一種「新產業常態」,老闆必須接受這種不確定的未來;其次,企業應具備「新策略思維」,不要把左右鄰居當做敵手,針對跨國在地短鏈供應的趨勢,台灣企業要聯手打群架,才能克服外在環境挑戰;第三,企業應該採用「新營運模式」,同時因應全球化及跨國在地經營的需求,未來執行長、營運長、財務長、技術長可能都在不同時區與地區上班,企業的跨國管理與溝通日益重要。

要成為跨國在地經營的優秀人才,必須以定居而非過客的心態來經營,扮演探尋商機的觸角、代表企業的特使、派駐海外的戰將、運籌帷幄的謀士等多重角色,深信自己去開疆拓土的地方就會成為大本營,未來自然能變成獨當一面的主帥、當家做主的CEO。

更多文章

Future Calls會後報導:以哈衝突帶給台灣的啟示與機會

以哈衝突的議題持續受到國際關注,繼1/...

共好餐會邀請中砂分享打造「磨」王的藍湖策略

「共好成長企業家聯誼餐會」已經成為創生平台的招牌活動之一,3月20日吸引數十位企業領袖、學者、...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