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大強權避免戰爭的解套白皮書

文 /
台灣產業創生平台

中美角力持續升溫,處於文化誤解、歷史怨恨及意識形態不相容的地震斷層上,這兩大超級強國之間,是否終須一戰?還是仍有轉圜餘地?究竟有無雙方都能接受的解套機制? 
 
澳洲前總理、同時也是世界知名中國問題專家陸克文(Kevin Rudd),試著在《可避免的戰爭:美國與習近平治理下的中國》這本書中回答這些嚴肅的問題。他以其自身研究中國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生活逾四十年的洞察,結合豐富的區域政治與涉外實務經驗,對中美兩強爭鋒情勢提出深具前瞻性及建設性的「解套白皮書」。
 
他在書中深刻描繪中國發展對美國與世界秩序的重大挑戰,揭開中美雙方行動的神秘面紗,同時提出「有管理的戰略競爭」(managed strategic competition),為兩國如何管理其戰略競爭和避免災難性戰爭提供穩定關係的有效處方,找到不背叛核心利益的共存路徑。

以下節錄本書作者台灣版專序之部分內容:

守護和平,刻不容緩

自從我在2021年寫完英文版的《可避免的戰爭》之後,諸多事件進一步證明,美中關係正面臨惡化至衝突的嚴重風險。

一年前,許多人尚不相信我們所處的時代會再發生大型戰爭。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的攻擊改變了這觀點。這件事再加上台灣情勢的最近發展告訴我們:不能再忽視美中大戰的可能性。美國與中國之間的戰爭,不論是被南海、台灣海峽、東海,或其他軍事熱點觸發,都會擴大成為影響各層面的大規模軍事衝突,遍及諸多海域與空間。且這場戰爭可能會牽涉世界上其他國家。

在烏克蘭戰爭中,中國特別關注其「無上限」(no limits)夥伴俄羅斯所承受的苦果——特別是美國及其盟友祭出的嚴峻經濟制裁。歐洲各國一致反對俄羅斯的進攻,且因北京支持莫斯科而疏遠中國,這強化了中國當局的一種觀點:接下來十年將是一場對抗美國及其盟友的戰略與意識型態鬥爭。這些盟友也開始採取令北京當局有所警覺的行動。日本實施了新的國防政策,增加國防經費,且開始接受自己需要為防禦台灣出一份力。中國注意到,南韓在尹錫悅總統(他在競選活動中承諾加入四方安全對話〔Quad〕並將其轉化成五方安全對話)治下的最新戰略與外交政策,其姿態表達了類似的憂慮。而澳洲也開始了在澳英美安全夥伴關係(AUKUS)名義之下建造核子動力潛艇的計畫。

美國與台灣最近的官方互動已進一步激化美、中之間的敵對關係。台灣仍是最可能點燃中美軍事衝突的火花。的確,我在本書第十六章描繪了十種情境,其擘劃的未來相處之道(不論和平與否)都是以台灣為中心。

同時間,即便外在環境對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來說愈來愈複雜,他還得面對升溫的國內挑戰。本書特別關注中國疲弱的經濟成長及其導致的政治後果。第六章特別論及經濟成長與穩定性對中共政權與習近平個人政治地位的重要性。這是因為,比起其他挑戰,經濟更可能成為習的阿基里斯腱。

中國的經濟在幾年前開始慢下來,導致私有部門信心下跌、私人投資減少、生產了消費者需求、擾亂了國內與全球供應鏈,且進一步損傷了中國的房地產(通常占中國國內生產毛額的29%),這些後果惡化了上述的深層經濟問題。這些因素開始對中國極具野心的成長目標構成挑戰。

然而,最重要的是,習近平持續打擊中國的私有部門,以及隨之而來的經濟動力與生產力成長。中國的長期成長數字出現了恐慌的跡象,這不只是因為失業率上升的政治影響,還因為更深一層的擔憂——習近平企圖重構傳統中國經濟模式的意識型態,而這可能會重挫中國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的野心。若無法在此領域勝過美國,可能會對中國領導人構成全新的經濟與政治考驗,並危及國際形象,畢竟各國長期以來預設中國的國內生產毛額(以市場匯率計算)比美國多出好幾倍。

然而,習近平的地位並無迫切的危險,事實上,他作為中共領導者的地位在2022年10月的第二十屆全國代表大會中得到進一步強化。中國面臨的外部威脅(包括美中關係與台灣)現已成為擁護習近平持續擔任黨的核心領導者的主要理由,進而鞏固其國內地位。

整體而言,過去兩年發生的事件凸顯了目前美中關係中競爭的危險程度。雖然這問題相當困難,本書卻認為,仍有前進之道。我提供了一種名為「管控的戰略競爭」(Managed Strategic Competition)的框架,企圖建立一套具有穩定功能的、雙方認可的限制。這需要兩國政府理解(而非公開支持)對方在關鍵問題上的紅線,例如台灣、南海與東海、朝鮮半島、網路空間與實際空間。

在此之上,必須有務實的護欄,為關係奠定「交通法則」,好比當年美國與蘇聯在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後所奠定的規範。若能建立護欄,兩國就能在關係的其他面向展開激烈但不致命的戰略競爭,將戰略上的敵對關係轉化成一場以國際系統的前景為目標的競賽,強化雙方的經濟與科技實力、外交政策影響力、軍事能力,與意識型態競爭。這場受控的競爭將能容許兩國在某些國際挑戰上攜手合作,例如公共健康、防止核武擴散,與氣候變遷等,若能解決對雙方都有好處的議題。最後,若有任何成功的機會,這種關係的劃分將需要一小撮雙方內閣層級的官員細心且持續的管控,不論國內或國際間發生何種動盪。

拜登任期的前半部已提供了一些管理戰略競爭的跡象,可作為廣泛接受的辦法。至於中國,他們仍持續拒絕直接表明戰略競爭的框架。這是個問題。中國與美國的雙邊關係將承認區域與全球主導權的實際戰略競爭正在發生的事實,而北京當局似乎不願意接受這種想法。雖然這實際上是客觀事實,卻無法與北京的「雙贏」合作官方論調相容,遑論其「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無害全球框架。各方人馬仍將繼續設法解決此「框架難題」。這很重要,因為在中國的系統中,包山包海的戰略概念若不是認可整個中國的外交與國防政策系統的政治與外交活力,那就是限制它。

美國與中國並不是非打一仗不可。但是,儘管有一些進步,美中關係仍持續惡化,他們的戰略性關係愈來愈分歧,且遭受不斷出現的全球危機重擊。若想避免一場災難性的衝突,虛應故事跟空想最佳結果是完全沒用的。為了避免懵然步入戰爭,兩國必須建構聯合戰略框架,守護和平——而且要快。

本文摘錄自《可避免的戰爭:美國與習近平治理下的中國》,由天下文化授權刊載。

更多文章

全方位數位轉型教戰手冊

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AI)、元宇宙……大家都在談「數位轉型」,...

AI先行者的追夢旅程

身為現代AI發展歷程中的女性先行者、佈道者與良心,史丹福大學教授李飛飛親筆撰寫的《...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