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需要創生,大學也需要創生

文 /
台灣產業創生平台

疫情衝擊加速了企業的數位轉型,也帶動雲端教育的剛需。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特聘教授盧希鵬日前在媒體撰文中提到,學校喊了多年的數位轉型,雖因疫情突然動起來,卻只是「用會議系統當課程系統」,缺少放眼「後天」的長遠規劃。

「把會議系統當成遠距教學系統,有什麼不一樣?」台灣產業創生平台創辦人暨董事長黃日燦特別請盧希鵬教授多加闡述,並邀約佳世達事業群總經理李昌鴻、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特助溫怡玲,以及曾經參與創辦科技大學的創生平台執行長楊啟航等產學界人士共同討論,一起從後天看今天的教育系統。盧希鵬教授進一步指出,產業需要創生,高等教育在數位轉型上是弱勢產業,也需要創生。以下為4月22日當天談話摘錄。


為什麼高等教育數位轉型是弱勢產業?盧希鵬教授認為,高等教育沒有夠好的數位學習系統,大學教育在過去三十年,在體制與方法上沒有太大的改變。從體制、經費、設備及內容來看都顯示大學的弱勢。如果大學能夠創生,長遠來看將會產生極大的效益。從人才養成、企業培訓到終身學習,對社會、對民生福祉影響至深。因此大學創生的重要性迫在眉睫。

未來的大學,要成為新物種

至於大學創生應該怎麼做?盧希鵬教授以「適應後天的新物種」譬喻,認為大學應該從思維(DNA)、組織(肌肉)、教學系統(神經)三方面進行創生:

  1. 從教學系統上,應該要發展出易用、好用又有趣的系統。可以料想到的是,疫情過後一定會有一波新的教學系統出現,可以由今天看明天,由今天的教學模式看明天的數位教學。也可以由後天看明天,由後天互聯網文明,來看明天數位學習系統設計。

  2. 從組織上,應該打破校園跟教室的界線;在互聯網文明中,我們不需要分辨是誰的大學,不需要分別是誰的學生,或者誰是老師誰是學生;互聯網世界裡的大學,就是一個打破圍牆的新物種。

  3. 從思維上,要設法創生出「教育界的台積電」,提倡開放的DNA。台積電是專業晶圓代工廠,它擁有很多專利,客戶如在台積電下單,可以無償使用它的專利,客戶不必從零開始做,只要專心做好核心業務就好。也就是說,數位教學需要代工廠,提供好用的教學組件,可以讓老師與學生同時快速建立高品質的個人化教學與學習系統。

大學創生,需要體制外的力量

回應盧希鵬教授的觀點,創生平台執行長楊啟航認為,技術發展日益成熟,以前無法做數位轉型的,現在因為客觀環境條件必須擁抱轉型,以時間點來看,目前正是改變學校教育的最佳時機。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特助溫怡玲建議,面對科技、疫情等巨大的社會變動,教育必須重新從產業的觀點切入,需要有價值主張、特色與business model。不管是從教學系統的內容、技術基礎建設、或者藉由前導計畫(pilot project)來鬆動目前的體制。亦即,不僅要回歸教育的本質重新思考,也需要引進體制外的創新力量來影響教育系統。例如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的創立,就是一次體制外創新來協助既有教育系統的嘗試。

佳世達事業群總經理李昌鴻以醫院經營的例子分享,當把管理和醫療專業分開之後,效益就提高了。教育可以把管理切出來,不用什麼事都由教授來做,可能效果會更好。對於老師而言,有一個專業團隊把系統先想好做好,很重要;如同幫五月天把舞台搭好的團隊,也可以做到上市櫃。但這件事一定要有人來做。

「射擊後瞄準、瞄準、瞄準」,轉動教育

疫情為產業帶來升維的商機,也為學校帶來改變的契機。盧希鵬教授提醒,學校創生更需思考「後天」,要從後天來看今天的教育系統怎麼做。同時也不要等到一次完美的規劃才出手,而要「射擊後瞄準、瞄準、瞄準」,不斷修正與調整,慢慢實現成為台灣最大「知識學習社群」的目標。

大學創生,談何容易?又何其容易?黃日燦創辦人回想,在創辦台灣產業創生平台之前,聽到盧希鵬教授提出「先射擊再瞄準」的建言,決定做了再說,創生平台於焉誕生。因此,創生平台將再進行更多討論,集思廣益,看看在後疫情時代如何協助發起大學創生。(完)

更多文章

2024年台灣企業升級轉型論壇會後報導(下)發展第二曲線、併購投資、打造生態系,企業領袖以自身經驗為升級轉型指引明燈

台灣產業創生平台於10月25日舉辦年度盛會——「2024年台灣企業升級轉型論壇:...

2024年台灣企業升級轉型論壇會後報導(上)黃日燦:三缺是假議題 企業最大挑戰是缺動能

台灣產業創生平台於10月25日舉辦年度盛會——「2024年台灣企業升級轉型論壇:...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