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普宋福祥:十年磨一劍,未來強項在研發

文 /
台灣產業創生平台

新普科技二次升級轉型

摘要:

  • 49歲陰錯陽差接下瀕臨倒閉的電池廠,宋福祥靠自身專長改善生產效率和良率,短短四個月內讓公司轉虧為盈。

  • 為求生存從OEM轉到ODM,憑藉過人執行力拿下一線大廠國際客戶,躍升全球第一大電池模組製造供應商。

  • 在榮景中看到NB產品的發展瓶頸,十年前開啟自主研發之路,以工控型產品新事業找到創新的下一波成長動能。

創立於1992年的新普科技,是全球第一大筆電電池模組製造供應商,年產超過2億個電池組,等於市場上每四個電池組中,就有一個為新普製。然而,帶領公司榮登第一的董事長宋福祥,原本卻是個奉行「老二哲學」的外商經理人。

從台北工專(現改制為台北科技大學)畢業後,宋福祥一路在RCA、安培電子、AST(90年代美國筆電大廠)與記憶體模組大廠金士頓(Kingston)等外商公司發展,累積26年的製造業經驗,從未想過有一天會出來創業。

「當老大很辛苦,老二是上有人頂、下有人扛,日子比較好過。」不過,命運自有其安排,1998年,當時已瀕臨倒閉的新普,找上宋福祥金援。雙方談妥以後,宋福祥辭去外商工作,先是投資了新台幣4000萬元,後來變成8000萬元,沒想到,不過短短兩個月,到了8月份,竟然倒賠600萬元!

「我的個性很直,就把財務開除了,因為那證明你當初給我的就是假資料嘛。」不堪虧損的宋福祥自己跳下去管理,不到四個月就讓公司賺了1400萬元,開始轉虧為盈。

改策略,從OEM轉向ODM

當時新普主要是做OEM,管理生產線正是宋福祥的專長,上任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巡視生產線,重新調整組裝製具,重新安排人員,兩周內,生產效率、良率就提高了20%。到了第二年,宋福祥開始改策略,因為他知道只做OEM永遠不會賺大錢。

「原本我們也是跟日本人買電子模組板,對方不肯降價,我一氣之下乾脆自己研發,很快就轉型了。」當時包括藍天,倫飛等較小型的電腦廠也是向日本廠商買模組,同樣也遭遇到價格硬、三個月後才交貨的不平等待遇。

「這就是我們練兵的機會了,一開始是幫這些三軍ODM,接下來就是接緯創、廣達這種白牌大廠,再來就開始攻城掠地,第一個一線大廠就是康柏(Compaq)。」1999年,宋福祥帶著一個業務、一個研發,三人直奔美國康柏休士頓總部,和其他8家公司參與筆電電池競標案。在去之前,對手根本對這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嗤之以鼻,但在現場新普是唯一一家拿出試驗模型的廠商,連測試數據都有,這讓康柏的採購人員大為吃驚,新普也從此躍上國際舞台。

每一年的攻城掠地都有策略,一年主攻一個廠商,從小量變中量、大量;
新普剛進去佔有率都只有5%、10%,我們就設定目標拉高到35%、40%。

— 宋福祥|新普科技董事長

 

 

要升級,找到下一個成長動能

2006年,新力(Sony)提供給戴爾的筆電電池出了狀況,被緊急回收;戴爾緊急找上新普,希望在一個月後出貨,宋福祥二話不說,順利達成任務。

「直到現在,我們的產能還是大於現行出貨量的30%,隨時可接急單。」在宋福祥的字典裡,沒有「impossible」這個字,有次大陸廠打電話來求救,說是客戶的訂單下得太突然,生產線趕不出來,要請客戶寬限幾天。結果,宋福祥劈頭就是一頓痛罵,「什麼叫趕不出來?三天三夜不睡覺也得給我趕出來!」

憑藉著高效率、高品質、高配合度,除了康柏、惠普、戴爾,之後包括蘋果、聯想也陸續成為新普的客戶,而新普也從當年那個搖搖欲墜的小工廠,蛻變成年營收新台幣800多億元的電池模組龍頭。

新普花了幾億元打造國際標準實驗室,建立新普獨特的強項,既能省下時間和金錢,也以本事服人。「我敢講,全世界所有電池我們沒通過測試的,客戶絕對不會用,」宋福祥說。

然而就在此時,宋福祥卻看到了筆電產業發展的瓶頸。

當時新普一年可賺一個資本額,宋福祥因此有了「宋十元」的封號,但連續幾年下來,新普的EPS卻維持在十元上下。「就像是被貼了一個標籤,既然做NB翻不了身,只能開闢新的路,把這個標籤當做激勵!」宋福祥開始尋找新的成長動能,2010年新普於大陸成立合資企業,發展電動車用電池組,2013年成功導入智慧型手機電池生產。

拚研發,往高含金量的3D領域去

在「找路」的過程中,宋福祥非常支持內部創新,外界只看到新普端出「電動車用電池組」和「手機電池」兩道新菜色,但實際上研發團隊嘗試過的產品不計其數,甚至連風扇、軸承等產品都曾少量出貨過。

「從製造端轉向深耕研發,其實是更難的,但我們要往含金量較多的3D(Dangerous, Dirty, Difficult;危險、骯髒、困難)領域去。」難得接受專訪的新普科技董事長特助、也是該集團子公司——兆普科技總經理宋維哲,交通大學電子物理所理學博士畢業後,先後在貝爾實驗室、連威磊晶、聯電等半導體公司歷練,十年前回到集團內工作,負責集團新事業開發,預計2021年掛牌的電動車電池模組子公司AES-KY就是由他負責。

新普科技二代宋維哲(左)擁有一流的研發實力,將推動新普從製造端轉向深耕研發。新普科技二代宋維哲(左)擁有一流的研發實力,將推動新普從製造端轉向深耕研發。

 

宋福祥不諱言,自己擅長工業工程,所以之前新普的強項在製造。「但在新產品領域,Jerry(宋維哲)比我還強,視野也比我廣,所以未來新普的強項會是研發!」


 

以下就是台灣產業創生平台在創辦人暨董事長黃日燦的率領下,專訪新普科技董事長宋福祥(下稱宋)和兆普科技總經理宋維哲博士(下稱Jerry),分享該集團轉型創新的心得。

Q:新普的第一次升級是從OEM轉ODM,算是「強化」製造端,十年前開始的第二次升級是純粹做「創新」的研發,要怎麼踏出轉型的第一步?
Jerry:這十年我們做的創新研發大都是跟原來生意無關的,做這些也不會跟過去一樣,今天做明年就有生意,工控型產品尤其如此,市場非常零碎、開發週期很長,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工控型產品的地域性很強,比如說iPhone就是一支手機打天下,各國規格都一樣,但電動工具機在美國、日本、歐洲各有各的領導品牌。又因為市場破碎,也要針對不同市場開發不同產品。舉例來說,巨觀看是一個鋰電池,但實際上電塔裡的鋰電池要耐70度高溫,但筆電電池不會碰到70度,只要在室溫範圍內即可;戶外使用的電池要防水、防塵;在車裡使用的電池要耐15公噸的撞擊壓毀,這些都是不一樣的東西,沒辦法只靠一組R&D去cover所有產品線。 

所以,在做升級轉型的初期,我們在組織上做了很大幅度的調整,重組傳統業務、產品經理、開發流程的分工,培養不同領域的團隊,當然研發人才也增加了十倍,從原本的二、三十人,成長到現在兩、三百人。

宋福祥(左)接受台灣產業創生平台專訪,分享未轉型升級的下一個動能;右為台灣產業創生平台創辦人暨董事長黃日燦。宋福祥(左)接受台灣產業創生平台專訪,分享未轉型升級的下一個動能;右為台灣產業創生平台創辦人暨董事長黃日燦。

 

從製造端轉向深耕研發,其實是更難的,
但我們要往含金量較多的3D(Dangerous, Dirty, Difficult;危險、骯髒、困難)領域去。

— 宋維哲|新加坡商兆普科技總經理

 

Q:企業升級轉型對於像新普這種龍頭大廠來說,最重要的意義是什麼?
Jerry:我認為培養一種文化習性,現在我們的組織很像研華,研華就是典型做工控型產品線的,因為工業型電腦五花八門,它會創造很多新產品線,同樣也會裁掉很多產品線。不同產品線之間有時候是有點競合的味道。新普必須要養成這樣的文化習性出來,慢慢地在討論產品線策略上,就有越多的人開始對產品本身有思維,我們大家可以debate這個產品可不可以做?為什麼要做?為什麼不做?公司就不會是一言堂,因為老闆一個人也看不完。這是從傳統ICT產品到工控型產品的躍進點,就是我們要改變每一個新普人的mindset。

像我是foundry出身,我認為大部分的技術都是錢買得到的,但決定大部分生意成敗的,絕對不是「技術」這個單一指標,而是business model合理與否,決策者的責任就是訓練下一層的人,每個產品線的經理人可以怎麼去想產品,當越多人有這種思維,就越容易找到企業創新的成長動能。

Q:新事業對於新普整體的發展策略帶來哪些成效?
Jerry:以往偏製造為主,長線一定會碰到價格競爭,所以我們當然希望藉由發展新事業達到財務自主,不會因為一個大客戶離開就做不下去。做生意的方式愈多元,受到單一客人、單一產業、單一因素影響的風險就會愈低,這一直是我們長線追求的一個目標,最終也會讓每一項新事業往前走出自己的方向。

我們定位自己是能源產業的一環,能源產業很大,但我們的資源有限,所以一定要有選擇性,找到比較有機會在三、五年之內成形的生意。

宋:一個企業做到一定程度,若不改變就會往下走,到最後就會close掉,這對一個企業經營者是很重要的觀念。過去十年新普還是在榮景當中,但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所以十年前我們就提出企業轉型的計畫。剛好我們很lucky,天時地利人和,找到Jerry來幫忙做這件事情,從他的角度又看到另一個很美好的世界。當一個老闆不管年齡多大,每個階段必需要改變,不管是產品或管理,必須要改變,有改變才有機會,不改變永遠沒有機會,這是我的基本觀念。

宋福祥(中)認為,「企業必須要改變,有改變才有機會,不改變永遠沒有機會。」左為宋維哲,右為黃日燦。宋福祥(中)認為,「企業必須要改變,有改變才有機會,不改變永遠沒有機會。」左為宋維哲,右為黃日燦。

 

【創生觀點】往上併購的新思維

訪談中,新普科提出除了異業合作以外,也曾考慮過以「併購」或是「參股」的方式壯大實力,台灣產業創生平台創辦人暨董事長黃日燦對此提供企業幾點建議:

  • 併購時機:當企業想要變成倍數成長,但自身事業無法再有機發展,且對方業務在企業發展策略上有綜效的,就是併購的好時機。

  • 正確心態:因應世界趨勢,要看後天,併購的對象或許應該比自己更先進,而不是看到後天趨勢,卻去買昨天的公司。

  • 併購對象:思考往上併購的可能性,懂得用他人所長,自己才會快速成長;抱著撿便宜的心態,往往會買到本質有問題的公司。

  • 管理方式:往上併購的「策略管理」會比「經營管理」更重要,要有艦隊的思維,每艘船都有自己的艦長。

更多文章

首屆企業併購專班 黃日燦親授實戰策略與經典案例

企業競爭生態大翻轉、世界經貿局勢大混亂、國際供應鏈大位移,面對百年未有的新賽局,...

靠疫情練兵!微熱山丘跳脫框架的品牌升級術

位於民生公園一隅的微熱山丘門市,幾乎每天都門庭若市,許多民眾與國外觀光客都喜歡來這裡,...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