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已成為全球顯學,新創能為成熟企業注入活水;若企業能活用創新思維,就有機會找到新的成長動能。
有鑑於此,台灣產業創生平台規劃了一系列的「CVC教戰講堂」,繼3月10日首發之後,8月25日由企業策略軍師黃日燦與佳世達科技智能方案事業群總經理李昌鴻來和與會者分享「如何啟動世界級的CVC」,這場活動吸引了線上線下超過160位企業高階主管參與學習與討論。
活動的上半場由黃日燦向大家介紹矽谷知名創投家、台灣活水社企投資開發共同創辦人暨董事長鄭志凱編撰的「CVC入門手冊」,從36個關鍵問題切入:企業應成立CVC的原因、如何規劃CVC的組織架構與績效評估,以及如何做好投前與投後管理並擘畫未來的行動方針。
對照全球CVC,台灣發展遠遠落後
「在美國,以CVC在整體VC成交的案件量來說,皆維持在20%左右,變化不大,」黃日燦首先從CVC的最新趨勢切入主題,「但是從2012年起,美國CVC的金額翻倍成長,表示當VC投了5千萬,CVC就投了1億──這代表CVC的主導性開始大過VC,」他強調。畢竟投資金額愈大,愈有立場說話。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有77%的CVC是在2010年左右成立的,時至今日大約都只經營了10年,可說其發展仍正處於「現在進行式」,要收穫成果仍須耐心等待。而大部分的CVC都投些什麼呢?分析騰訊在2020年投資獲利最大的幾家公司來看,「大多是與新經濟與新技術相關的內容,都是工廠做不出來的,」黃日燦說。
對照台灣的狀況,從《2020年台灣產業新創投資白皮書》觀察到,仍有超過7成的台灣企業未與新創圈接觸,而大部分企業進行外部創新的方式是與學校單位或新創公司合作。針對這點,黃日燦也提醒,合作的關係對於新創企業而言時常是票房毒藥,時常會因為合作模式的協調與決策權力等問題,使雙方都無法收穫好的結果。
別困坐愁城,衝出下一個新優勢
從產業別來看,資訊業、醫療業、金融業與服務業是全球CVC近年最專注投資的領域,而這幾個產業也正好是台灣比較弱的,「以資訊業來說,台灣只擅常硬體這類基礎工程,而在系統規劃與軟體的研發能力,我們仍處於弱勢,」黃日燦一語道破台灣產業發展的侷限。
許多企業老闆時常會落入一個誤區,認為自己沒有優勢的東西就不要去碰,「但如果只做自己原來有優勢的東西,那你就要祈禱你原來有優勢的產業將來會愈來愈大,否則你就只能留在原來的產業,走向愈來愈小的胡同,」黃日燦提醒。
為了不讓自己從既有優勢走到劣勢,甚至陷入困境,黃日燦有幾點建議:去學會不懂的東西,別困守在既有的領域中;去把最厲害的人找進來、把最厲害的公司買下來,「再去衝一個新的優勢出來,就像是30年前許多企業老闆的第一次創業一樣,以前可以,現在也可以。」
想要啟動CVC,先釐清企業的終極目標
「CVC入門手冊」是企業在正式成立CVC之前的規劃指南,幫助企業從規劃、組織到管理等面向,梳理企業在啟動CVC之前必須釐清的關鍵議題。而黃日燦的分析也清楚地點出其核心觀念──「成立CVC的目的為何?」一旦企業能弄清楚自己對於CVC的想法、目標與期待,後續相關的規劃都能有所依歸,圍繞著最終目標一步步推行。
台下聽眾神情專注。左二為佳世達科技智能方案事業群總經理李昌鴻。(圖/台灣產業創生平台)
「釐清目的」的重要性也體現在投資策略的選擇,黃日燦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大部分的企業都將自己的投資定調為包含策略的投資,而非單純的財務性投資。這對於新創來說當然是很好的現象,但是許多企業最後在檢視成效的時候,往往都還是把『財務』看作最重要的指標,」他解釋,這正是沒有釐清目的造成的。
成立CVC通常有以下幾種目的:賺取資本利得、為本業創造併購機會、鼓勵企業內部創業、連結新創以建立合作夥伴生態圈、了解科技潮流及市場走向。黃日燦強調,「在這個行業,『時間』和『機會』比什麼都重要,」如果這些目的「全部都要」或「任一均可」,就代表企業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如此一來必定很難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