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國發會推動「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透過盤點地方 DNA,找出自身優勢,帶動地方產業發展,讓人口回流不外流;5年後,如今「地方創生」已在台灣22個縣市、368個鄉鎮市區蓬勃發展。被譽為地方創生教母的陳美伶,不管是國發會主委的身份,或者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的角色,一直陪伴著這些地方創生團隊。
服務公職近40年的「美伶姐」,致力於推動地方創生,卸任公職後,持續拜訪全台各地的地創團隊,把台、澎、金、馬又走了好幾圈,希望發掘出台灣每個地方的美好。她不僅身體力行支持地創團隊,還用文字記載了這些動人的故事,推出了第二本書——《在地的幸福生活:美伶姐的台灣地方創生故事PART II》。
「美伶姐」在這本書中,帶領讀者深入台灣的城鄉角落,包括六都、東海岸、雲林及離島等,看看這些地創團隊如何實踐「愈在地、愈國際」的精神,讓這一代可以安居樂業,下一代可以安身立命,代代都能過著「在地」的幸福生活。放眼下一個5年,她將地方創生定錨為在地幸福生活的代名詞,期待以本書燃起大家對地方創生的熱情,一起投入為家鄉做一點事的行列。
以下摘自本書自序:
從新賽道出發,看見台灣地方創生的無限可能
2023年12月26日,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在政大公企中心國際會議廳舉辦二週年的慶生,現場來了超過300位貴賓,包括行政長官、企業家、媒體、各界好友與地創夥伴。當天的亮點在貴賓拿到的紀念禮品,由三十個地創團隊提供自家產品,以隨機方式擺放在貴賓座位上,每一位拿到的都是不同款的紀念禮品。當下所有人都有開獎的喜悅與相互交換禮物的衝動,歡樂的現場一片讚嘆,讓活動達到意想不到的高潮。
合唱生日快樂歌後,30個團隊的創辦人或代表輪流上台介紹自己及產品,不僅道具盡出,且風趣幽默,讓所有貴賓都能很快認識團隊夥伴,既吸睛也獲得滿堂喝采。我始終認為,這個舞台是屬於地創團隊的,也應該讓團隊盡情發揮,所以委屈所有出席的行政長官及企業家們。很抱歉,沒有讓你們上台致詞。
2021年11月16日,在信義企業集團歡慶40週年的活動上,周俊吉創辦人宣布「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正式成立;而當天,我也有了一個全新的頭銜——「董事長」。在此之前,我和周董並不熟識,更談不上深交。因此當他邀約希望成立基金會時,我的態度保留,因為要營運一個基金會,真的不是那麼容易。但周創辦人長期關注地方發展,透過信義房屋「社區一家」計畫,挹注近20年光陰協助全國社區發展,所展現的成果獲得大家肯定與讚賞,加上信義集團在經營上非常重視環保、永續、企業倫理等公益,周創辦人也深受國人敬仰,是企業的標竿與典範。
我充分理解,周董事長的心願是希望將「社區一家」與「地方創生」完美銜接,讓台灣更好,這和我想將地方創生工作當作我人生下半場的志業是不謀而合的。於是,因緣俱足,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順利誕生了。
這是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全國性的地方創生NPO組織。我們邀請AAMA台北搖籃計畫顏漏有校長、台灣社造聯盟盧思岳理事長、時任海洋委員會柯勇全專門委員,以及台灣北、中、南、東四位在地團隊代表——新北三峽甘樂文創的林峻丞、南投竹山小鎮文創的何培鈞、台南官田推動菱殼炭循環經濟的顏能通、花蓮七星潭定置漁場三代目的任聿新,加上周董事長及我組成董事會,啟動我人生另一個全新的賽道。那時我63歲,距離卸任公職正好滿一年,但尚未達法定的退休年齡。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成立的宗旨,在於集結民間的最大力量,一起推動台灣均衡發展的任務,因為「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遠」。我們希望不只給魚,還要給釣竿。基金會打造一個大平台,讓地方創生團隊在需要時找得到資源,幫助地方創生團隊朝向永續邁進。我們的方法不是給經費、給補助、給獎金,而是陪伴、瞭解、帶領、串接所有資源、連結網絡並解決困境,讓團隊在落實執行上有一條清晰的道路,大家攜手前行,不孤單也不落單,穩步向前,成為一個共學、共創、共享、共好、共融的生態系。
(本文摘自《在地的幸福生活:美伶姐的台灣地方創生故事PART II》,由天下文化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