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以專家線上交流 探討科技韌性與永續經營之道

文 /
台灣產業創生平台

以哈衝突自2023年10月7日爆發以來,戰事迄今仍無停歇的跡象,與以色列有經貿往來的企業均受到程度不一的影響。有中東矽谷之稱的以色列,與台灣的半導體、高科技與生醫產業均有不少合作關係,而台灣身處地緣政治風險的區域,究竟如何借鏡以色列快速應變及發揮韌性的作法,更是業界高度關注的議題。

有鑑於此,台灣產業創生平台1月31日與台灣以色列商業文化促進會(Taiwan Israel Chamber of Commerce)、以色列亞洲商會(Israel-Asia Chamber of Commerce)、Start-Up Nation Central共同舉辦線上研討會,以Israeli Tech Resilience - Business Continuity Lessons Learned from a Hamas-led Attack on Israel為題,由台灣產業創生平台創辦人暨董事長黃日燦親自主持,邀請多位來自以色列及熟悉以色列產業的專家,探討在軍事戰火與經貿制裁壓力下,以色列企業如何快速調整營運方向及展現韌性,同時也提供台灣企業有關降低環境系統性風險、建立永續經營行動方針的具體建議。

以下為本次研討會的重點內容。

對創投業的影響

有中東矽谷之稱的以色列,在爆發以哈衝突之後,因為投資方無法飛往特拉維夫,讓不少以色列新創公司遇到後期募資的問題。Grove Ventures 管理合夥人Dov Moran認為,這只是暫時的現象,在各界努力下,終將帶來停火與和平的曙光;事實上,新創公司募資難度愈高,對其他人來說機會愈多,現在正是開展業務、投資、享受這些公司獨特能力的好時機。

他坦言,新創團隊總是期待第一天的估值就能一飛沖天,但現在的情況反倒能讓大家恢復理智,回歸到基本面。創投業必須從長遠眼光進行布局,而不僅僅是優化短期指標,在過去的三個月裡,他與投資的公司合作,幫助團隊降低開支、擴大賽道、同時確定誰是合適的合作夥伴;現階段主要目標並非到處去拜訪超大型企業,而是採取聚焦策略,一旦集中精力,開支就可降低,持續籌集所需的資金,讓公司走在正確的路上。 

對新創企業的影響

以色列位於長期衝突的區域,長期以來每天都受到飛彈威脅,以色列的歷史促使當地企業都能面對這些現實,不僅習以為常,且以色列文化促使其做得更好、甚至更快。ZutaCore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Erez Freibach說,ZutaCore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所設立,因此事先一定會對業務連續性、供應鏈、地緣政治和所有方面進行衡量,而韌性的一部分正是仰賴以色列多年來已經擁有的基礎設施。

值得一提的是,在戰事發生後,企業的氣氛與員工的關係產生了微妙的變化。他表示,作為管理層,需要去聯繫每一位員工及其家人,真正理解他們對於物質及精神上所需的幫助,員工也都給予非常正面的反饋,更加投入工作來回報公司的支持;短短幾個月內,他感覺從一個非常親密的小公司,變成了一個大家庭,帶動了工作產出與全球供貨的效率,公司的核心員工更從45人增加到65人,不僅無畏戰爭,甚至在業務端逆勢突破。

對跨國企業的挑戰

Intel Ignite:Intel for Startups副總裁暨總經理Tzahi (Zack) Weisfeld的工作正好介於新創公司與大型企業之間,他試著從這兩個不同的視角來看待以哈衝突的影響。從新創企業的角度來看,有些新創企業半數員工被徵召入伍,甚至有執行長被迫離職的情況,這對新創企業無疑會產生重大影響;至於跨國企業的情況並沒有那麼嚴重,因為員工平均年齡並不像新創公司那麼年輕。 

對Zack來說,這場戰爭最鼓舞人心的部分就是看到民間的力量。以色列的民間組織創造了一種非常獨特的「同舟共濟」氛圍,例如其執行長與管理層就非常支持以色列員工,特別為徵召入伍的同仁提撥補助金,許多同仁也都參與志工服務,包括捐款、為需要的人提供資源、為難民安裝電腦等,員工明顯感受到公司的全力支持,產生了很棒的家庭效應。

他引用其執行長的話強調,以色列人非常有韌性,可能是地球上最有韌性的人,足以應對各種挑戰,無論是新創公司、研發中心、企業,都會全力以赴完成應該交付的工作。事實上,在以哈衝突期間, 即便許多同仁都身心俱疲,但沒有錯失任何一次交付,甚至還承接了新的專案,這是相當不容易的事;對員工來說,投入工作甚至做額外的工作,比不斷擔心戰爭中發生的事情更有療癒效果。

以色列企業展現強勁韌性

Start-Up Nation Central 生態系統開發副總裁Eliran Elimelech介紹了以色列科技生態系的現況。以色列人口約950萬人,勞動人口約450萬人,其中14%從事高科技行業,這些高科技勞力創造了驚人的經濟成長動能,高科技產業約佔整體GDP的18%,貢獻年度出口總額近50%。

以色列共有7,200家新創企業與科技公司、550 家創投公司、171家加速器、37家孵化器,並有17所大學擁有醫院系統,另有9所公立大學,這些造就了以色列成為人均新創企業密度最高的國家,整個以色列就像是矽谷一樣;不僅新創風氣盛行,跨國企業在以色列也相當活躍,以色列共有近450家跨國公司、或在境內設立研發中心。

Elimelech從歷史來說明以色列產業實際應對外部環境挑戰的方式,以及生態系統在全球危機後快速復原的能力。從2001年的網路泡沫化、2006年黎巴嫩戰爭、2009年次貸挑戰、2014年迦薩衝突、2020年的Covid-19疫情,危機過後以色列都能儘速恢復經濟活力,至今仍維持穩固的經濟基礎。

根據一項在以哈衝突後所做的一項調查,八成以上跨國企業與企業仍對前景感到樂觀或非常樂觀,相信以色列科技生態系能夠克服挑戰,繼續發揮創新力與保有競爭力,其中更有67%受訪企業表達將繼續投入併購或合作,但52%創投業者表示2024年投資金額會減少,這對新創公司、估值、融資及創投仍將產生一定影響。

開啟台以合作的新契機

眾所皆知,以色列是一個深具創業精神的國家。1990年代,超過30萬名來自蘇聯的猶太人移民至此,其中多數均為科學家與工程師,以色列政府招攬他們並成立了高科技新創基金會,911事件之後擴大對資訊安全與人工智慧等國防科技的投資,進一步強化了以色列高科技生態系,截至2023年4月,以色列共創建了94家獨角獸企業。

有「中東矽谷」之稱的Silicon Wadi,已經成為全球五百大跨國公司的第二個技術研發重鎮, 但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推動司法改革造成政治動盪,科技新創的投資已經連續七個季度衰退;如今戰爭導致企業約 10% ~ 20% 的員工被徵召入伍,預期新的研發計畫將因此受到衝擊。

台灣以色列商業文化促進會理事長(TICC)徐季麟認為,基於以色列經濟的歷史韌性,過去在2006年黎巴嫩戰爭與2014年加薩衝突期間,GDP都僅有微幅減少,預期戰爭結束後,以色列經濟活動將快速反彈,但反彈力道取決於戰爭的範圍與持續時間;以色列的高科技產業向來展現超強的韌性,危機就是轉機,隨著併購交易案與投資案的成功,可以預期以色列高科技經濟在戰後將變得更加強大。

Erez Freibach對於台以合作也抱以高度期待。他強調,雙方共享相近的價值觀與文化,像是直接溝通、執行導向等,另外還有一個共同點——我們都是小國,而且打得都是世界盃,目前他正在加速 ZutaCore與台灣企業的合作關係,預期台灣夥伴將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更多文章

Future Calls會後報導:以哈衝突帶給台灣的啟示與機會

以哈衝突的議題持續受到國際關注,繼1/...

共好餐會邀請中砂分享打造「磨」王的藍湖策略

「共好成長企業家聯誼餐會」已經成為創生平台的招牌活動之一,3月20日吸引數十位企業領袖、學者、...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