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ture Calls會後報導:以哈衝突帶給台灣的啟示與機會

文 /
台灣產業創生平台

以哈衝突的議題持續受到國際關注,繼1/31邀請以色列專家探討以色列產業的因應之道及如何發揮科技韌性後,3/28再度邀請產業意見領袖就「以哈衝突帶給台灣企業的啟示、挑戰與機會」進行線上交流,由台灣產業創生平台創辦人暨董事長黃日燦親自主持,並邀請國發基金副執行祕書汪庭安、美國&台灣Taboola產品開發及研發副總裁俞寧寧、正淩精密工業董事長暨台以商業文化促進會理事長徐季麟等三位講者,分享其第一手的觀察與經驗。

汪庭安:台以產業有高度互補

曾擔任駐以色列代表處科技組長的汪庭安分析,10月7日爆發哈瑪斯恐怖攻擊行動,從這個時間與方式來看,似乎是突發的意外,但如果從長遠的歷史與地緣政治來看,這絕對不是突發的事件。以色列地處歐亞非的交界處,耶路撒冷又是三個宗教的聖地,原本就很容易發生衝突,尤其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推動司法改革,內部有不少反對聲浪,連續數十週都有二十幾萬人上街頭抗議,外交上又積極尋求與阿拉伯國家關係正常化,讓哈瑪斯非常焦慮,都是引發此次衝突的背景因素。  

以哈衝突帶給台灣何種啟示?汪庭安表示,以色列經常遭受四周鄰國圍攻,但也因此培養了戰爭資安及情報科技的堅強實力,8200部隊及以色列情報機構Mossad就是這樣的產物,另外也憑藉著實戰需求與經驗,衍生出不少厲害的國防科技公司,像是IAI、Elbit、IMI、Rafael都是超過一萬人的公司,資安公司Check Point也在全球市場相當活躍,此外也長期投入武器開發,包括飛彈攔截防禦系統「鐵穹」(Iron Dome)、無人機不僅能保衛家園,還有輸出的能力。

雖然以色列的整體經濟情勢短期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但以色列企業仍對前景相當樂觀,汪庭安認為,這與以色列有堅強的科技研發基礎及完整的新創生態圈密切相關。

事實上,以色列研發經費佔GDP比高達5.4%,居各國之首,其那斯達克上市公司數也居世界第三,人均創投基金、專利數也是世界之冠,快閃記憶體、Waze社群導航等新科技都是以色列人所發明。

汪庭安認為,以色列產業偏軟體,且擅長從商業模式的需求切入,相較而言,台灣傾向於從硬體技術面切入,有良好的半導體與電子業基礎,與以色列有高度互補。對於以色列與台灣之間具體的合作模式,他建議有四種方式:鏈結以色列市值前20大的企業、鏈結以色列活躍的創投、鏈結以色列新創、鏈結以色列跨國公司,其中的關鍵在於找到人、找對合適的方式,而根據投資程度與市場曝光度的不同,包括參加創業計畫、成立研發中心、小規模技術偵蒐、間接投資都是值得嘗試的途徑。

俞寧寧:區域戰爭加速AI發展

在美國矽谷新創圈相當活躍、因併購而加入以色列企業的俞寧寧表示,以哈衝突爆發之後,許多菁英員工都被徵召到戰場上,但產品開發計畫仍要持續進行,所幸跨國企業在世界各地都有研發據點,可以相互支援。以Taboola為例,其研發團隊遍及以色列、美國、台灣、匈牙利,台灣員工不僅專業投入,且有高度的利他精神,因此公司許多計畫都由台灣團隊承接。
 
儘管AI已在快速發展中,但區域戰爭又進一步加速AI技術往前推進,包括無人機、智慧分析、網路戰(Cyber Warfare)、生成式AI、鐵穹(Iron Dome)飛彈攔截防禦系統都是其中的顯例。俞寧寧指出,以色列早在20多年前就發展出用AI調派無人機與部隊的技術,並藉由戰爭中所累積的實戰經驗不斷除錯、快速精進。

以色列在AI的發展不僅在國防科技,在生成式AI領域也有大幅進展。舉例來說,AI21 Labs獲得1.55億美元的C輪融資,投入大型語言模型(LLM),投資者包括Google、NVIDIA、Pitango在內;另外CodiumAI則獲得1,100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提供生成式AI的互動開發測試工具,包括OpenAI的高階主管都有投資。

俞寧寧表示,從創投角度來看,以色列在生成式AI生態系統已排名全世界第三,除了開發基礎模型與測試工具外,主要是做垂直應用,包括健康醫療、消費性產品、安全領域都有著墨,其結合人才、數據、領域知識,找到了非常精準且適合的定位,值得台灣借鏡。

至於台灣在生成式AI的機會,她認為台灣做AI晶片與伺服器都很有優勢,另外像是AI在資安與驗證的應用,商用無人機在製造業空污偵測、精密農業、地震與颱風等天然災害管理等應用,結合台灣人的無私與善念,一定可以對世界貢獻更大的價值。

徐季麟:以色列是通往世界級大廠的捷徑

與以色列企業有30幾年合作經驗的徐季麟強調,地緣政治造成地緣經濟的碎片化,對供應鏈有很大衝擊,以哈戰爭的整個輪廓與發展也要用地緣政治去思維,誠如前參謀總長暨台以商會顧問李喜明所說,只有國家實力、沒有事非對錯,只有國家利益、沒有好國壞國之分,大國不容許周邊有威脅性的敵對國家,大國的利益高於國際關係的價值觀,大國可以任意行事、小國只能明智選擇。

以色列在歷史上經濟向來很有韌性,但短期影響在所難免。徐季麟認為,外資投資減緩,部分新創公司未來幾個月會經營困難,而科技產業融資減緩,員工徵召影響企業約10~20%的人員,新的研發項目勢必受到影響,不過,隨著併購交易與融資的成功,以色列高科技經濟在戰後將變得更強大。

他從自身深耕以色列的經驗表示,小公司不容易與一線大廠合作,但以色列是通往一線大廠的捷徑。正淩在AI GPU與Mellanox、Habana、Annapurna合作,這些公司分別被NVIDIA、Intel、Amazon收購,在自駕領域與Mobileye合作,後來也成為Intel麾下的公司,醫材客戶Biosense Webster現在則是併入Johnson & Johnson,都是從以色列客戶打入世界級大廠供應鏈的例證。

徐季麟建議,以色列投入無所不在的趨勢產業,不僅是科技業,就連畜牧業、農業、水資源這些產業也都是走在世界最前沿,但必須注意的是,如果產品是me too或me better,採購價非常低,部分台灣廠商一開始會很失望或選擇放棄,必須要有不同視角,因為以色列對委外的成本控制很重視,必須要有貢獻價值及解決痛點的能力;尤其以色列國人經過以哈衝突的事件後,更知道誰是朋友誰是敵人,台灣廠商有機會取代中國廠商,策略性爭取部分投資或合作案。

黃日燦總結,以色列人很清楚面對現實,想辦法克服困難,設法創造價值,讓別人沒有他們很痛苦,因此能度過這麼多戰亂與困境,值得台灣省思與學習。

更多文章

共好餐會邀請中砂分享打造「磨」王的藍湖策略

「共好成長企業家聯誼餐會」已經成為創生平台的招牌活動之一,3月20日吸引數十位企業領袖、學者、...

台以專家線上交流 探討科技韌性與永續經營之道

以哈衝突自2023年10月7日爆發以來,戰事迄今仍無停歇的跡象,...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