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C教戰講堂/讓投資紀律成為基本準則

文 /
李妍潔

新創投資是能推動企業突破既有格局的方式之一,為了推動企業新創投資,台灣產業創生平台於11月3日舉辦第三場「CVC教戰講堂」,邀請到台灣活水社企投資開發共同創辦人暨董事長鄭志凱與緯創資通企業投資辦公室副總經理吳思本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開講,現場吸引到接近40位企業董總與經理人與會,一同激盪「啟動CVC創新轉型的策略思維」。

矽谷知名創投家的鄭志凱首先以「如何量身打造您的CVC」為題,從CVC的最新趨勢談起,他引述CB insight在2021上半年的調查資料,說明CVC在國外的趨勢。數據顯示,無論是投資案數、出場數量或投資金額,近年都有明顯的增加趨勢。

CVC的爆發成長

從2020上半年到2021上半年,金額成長了133%(338億美金到787億美金),但投資件數才增加27%(從1652件到2099件)。若觀察新創金額可以發現,有CVC參與的案件,金額都是相對高的。此外,在國外的CVC出場方式多半是透過M&A。

在快速崛起的新創中,值得關注的是Coinbase,他們一方面找錢,另一方面自己做投資。先前台灣產業創生平台在針對2021上半年國際新創投資的分析中,也曾介紹Coinbase Ventures,說明他們如何成立內部創業的機制,讓員工可以花10%的時間及資源做新的東西,並給予內部創業或是獨立出去並由Coinbase Ventures投資的機會。

當新創公司積極投入CVC時,那成熟企業有何理由停滯不前與原地觀望?

鄭志凱也提到,CVC在國際已是重要趨勢。當企業規模愈來愈大,就會需要很多資源去支持他的本業,創造有利的經營環境,包括更合適的夥伴、更強大的供應鏈和更多的客戶。此外,當私人股權投資(PE)進入到VC的產業之後,也出現了許多非傳統型態(non-tranditional)的投資者。於是,在美國CVC籌資金額愈來愈高的同時,也出現了許多單獨的一般合夥人( “Solo” General Partners)。

談到自己在美國的經驗,鄭志凱也分享了疫情對於未來工作與休閒型態將帶來的永恆轉變。在工作方面,遠距協作、視訊互動、更具生產力的管理模式與新的人力資源管理準則將成為趨勢;以休閒娛樂方面,除了線上的娛樂將爆發成長之外,5G通訊也將加速AR/VR的發展。

在這些改變下,台灣擁有哪些優勢呢?鄭志凱提到,強健的供應鏈、成為可靠的夥伴、可輸出人才,以及擁有愈來愈有利的科技地緣位置等,都將成為台灣未來的機會。

緯創如何啟動CVC?

緯創資通企業投資辦公室副總經理吳思本提到,緯創的核心價值一直是「誠信」與「創新」。雖然有此信念,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創新」卻是一直沒有辦法catch up。於是,他們決定把原來每年研發經費抽出部分來做外部的新創投資,慢慢累積,盼能支援台灣的年輕人培育創新的能量病找到發展方向。

不過,要啟動CVC並非易事。

啟動CVC創新轉型的策略思維+劉國泰攝55.jpg吳思本提醒,投資新創必須求講求「投資紀律」。(圖/台灣產業創生平台)

吳思本分析,CVC不像VC一樣單純以賺錢為目標,必須和公司內部的策略發展有關。因此在啟動CVC前,光是「到底要投什麼」就可以討論很久了。「我從來不覺得CVC不是要賺錢,而是要能產生綜效,因為有CVC有“corporate”(企業)這個詞在裡面,」他強調。

對於想要進CVC的企業來說,心態很重要,不同階段的投資需要不同的思維模式。

從2010到2020年這10年,緯創前5年做的都是垂直(vertical)的創新(innovation),例如投資工業電腦等相關產業。後5年緯創聚焦往生醫發展,所以投了許多檢測儀器相關的設備,幫助新創團隊去把這些東西做得更好與更有競爭力。

「我們有做PCR和外骨骼機器人相關的東西,後來為此又去投了國外公司,做外骨骼機器人,」他說。當時的投資範疇看似什麼都有投,但其實背後都有明確的目的,希望達成轉向醫療領域發展的目的,因此當時緯創投了十幾個與醫療相關的團隊,本質上還是追求綜效的。

審慎評估並認清侷限

有了對投資新創的綜效想像,仍需要衡量的標準,「看多少年後的綜效」正是關鍵議題。

吳思本提到,評估綜效應從階段性來思考,「我們在投資新創團隊的時候,一定會去想5年之後會有什麼綜效,比如說,我們不可能今天做了C輪的投資,就期待明年能產生綜效,」他分析。

另外,等到要投資之後,企業還要想清楚:這個新創到底要歸哪個事業單位?

當新創隸屬於公司的事業單位,仍需要事業的支持(endorse)。但是,CVC的投資成效沒有辦法很快看到,往往都需要好幾年,若是由事業單為來主理新創,就得承受KPI等成效壓力。

企業必須有容錯的文化,才能讓新創投資部門勇於去嘗試各種可能性,幫企業開闢直通未來發展的新道路。

吳思本也提醒,投資任何早期的新創公司,對於企業來說都會是負擔,除了投資需要時間才能產生綜效之外,雙方規模的差異往往也會成為先天的條件限制。比如,緯創擁有好的研發製造能力,但因為工廠產線的規劃是要生產上百萬個產品的規模,當投資的新創需要生產線的支援時,卻可能只需要一百個產品,這就是規模落差所產生的狀況。

因為企業在做任何決策都有一定的流程與作法,吳思本指出,「我們在DD(投資風險評估)的時候,常常會發現我們去談的人數比被投資的新創所有人數還多。」

「投資紀律」是核心基礎

投資新創必須求講求「投資紀律」。

緯創的新創整合中心(Innovation Integration Center, IIC)就是專門處理創新事業的關鍵業務,讓新創投資的經驗可以持續累積。

吳思本提醒,透過「專業經理人」進行投資是很好的作法,因為投資是專業領域,「投資需要discipline(紀律),一定要回歸專業,」他強調,投資的紀律就是--要把所有事情都先想好,不要投入太多的個人主觀意識,更不能一時興起或覺得很有趣就投了。

因為CVC相較於VC的的時間壓力較小,時常會面臨的問題是:還要不要繼續投入金錢與資源支持?針對這個問題,吳思本也是依循著投資紀律,「我都告訴團隊,一二輪投,到了第三輪要有思考與選擇,第四輪一定不會再投,該停則停,」他說。

對此,鄭志凱也以補充作為呼應,強調投資紀律的重要性:「很多時候紀律是成功的重要條件,也是贏得投資人信賴的基礎,如果沒有很好投資紀律,往往不容易成功。」

啟動CVC創新轉型的策略思維+劉國泰攝129.jpg現場與會夥伴討論熱烈。(圖/台灣產業創生平)

更多文章

台以專家線上交流 探討科技韌性與永續經營之道

以哈衝突自2023年10月7日爆發以來,戰事迄今仍無停歇的跡象,...

跨國經營策略設計的實戰指南

「2024年跨國在地經營菁英班」 正在熱烈招生中,每屆課程均邀請產學界頂尖的講師,...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