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企業遇上新創,對於彼此要有正確的期待

文 /
台灣產業創生平台

近年來,台灣企業面臨到前所未有的變局,新科技顛覆既有的經營模式,新競爭者侵蝕了台商事業版圖,產業典範快速轉移。

轉型升級,雖早已成為企業經營的熱門關鍵詞,但實際上成功的案例並不多。

台灣企業只看今天,不看後天,危機就在眼前。台灣產業創生平台創辦人暨董事長黃日燦指出,台灣企業受限於過往代工經營模式,通常只專注於今天的營運,只緊盯客戶的腳後跟,「目前我們還有一些優勢,但明天還能守住嗎?又有多少企業能看到『後天』,部署未來?」

此刻,企業不能只是專注於今日的事業,必須將目光放到未來。

新創投資是能驅動企業突破既有格局、探索新市場的方式之一。為了與企業一同找路,釐清目前台灣企業在新創投資的現況與困境,台灣產業創生平台進行《2021台灣產業新創投資大調查》,同時針對成熟企業與新創公司進行問卷調查,從有效回覆的828家公司問卷裡,剖析台灣企業對於新創投資的態度、規劃與現況,和大家一起思考外部創新如何能為企業再啟成長動能。

新創投資提供外部成長動能,應提前部署

調查發現,有47.8%企業不關注未來五年的產業趨勢,更有高達85.6%企業不僅未有新創投資,未來三年也沒有相關投資規劃。

1117_白皮書_表格透明.png

面對此現象,已有二十年以上新創投資經驗的大亞電線電纜董事長沈尚弘感到憂心。確實,當企業認為本業還有發展空間時,會專注於此;但需要注意的是,許多企業在發現本業沒有發展空間時,往往為時已晚,「這時候光是救火都來不及了,尤其新創投資需要投入時間經營,必須提早布局才可能有綜效,」他說。

台灣企業習慣低頭拉車,少抬頭看路。過去台商多半是從內部發展新事業,但新科技快速迭代,若長期固守城池,就不容易看到本業之外的新機會。再加上跨界跨域經營的失敗率高,最終就會導致企業總之看不到、看不懂,又抓不到新商機!

反之,若企業能積極與新創合作,就更有機會掌握產業的趨勢脈動、融入外部創新,進而培養出企業創新文化,最後發展出新的成長曲線。

雖然台灣企業新創投資風氣仍未大盛,但近年也有愈來愈多企業開始投入該領域。

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六所今年發布的《2020/2021年國內早期投資信心》調查顯示,從2015年至2020年有56%的交易案皆為企業與企業創投(CVC),交易案的平均規模為354萬美元,案件量逐年增加,2020年達179件,顯見企業直投或企業創投的新創投資參與度相當高。

1117_白皮書_表格透明2.png

在投資領域方面,健康醫療科技倍受關注,數位醫療亦為崛起中的熱門標的,B2B企業服務的新創投資件數也穩定成長。此外,在ESG浪潮與各國政府持續加碼綠能扶植政策的推波助瀾下,新能源項目的表現也很突出。

簡言之,企業想要永續經營,除了擘劃短中長期的策略目標,還得突破內部的發展瓶頸,從外部挹注創新能量。若缺乏創新創業的精神,不僅跟不上外界變化,也難以探索新領域與新市場,最終就只能隨著本業載浮載沉。

規劃新創投資,先建立綜觀全盤的策略思維

調查結果顯示,僅4.9%企業有明確的新創投資策略。

對於企業而言,必需優先解決本業的經營困境,以致於有45.9%企業只想投資本業相關的領域,希望透過新創投資來拓展本業經營版圖或因應數位轉型的需求,比如在企業最有興趣投資領域前五名裡,有三項都是改善與優化自身經營的項目,例如AI和IoT,這背後可能反映了台灣整體對於未來發展缺乏想像。

關於「與新創圈合作偏好的作法」,比起成立創投公司或投資外部創投基金,企業更偏好透過「直投」與外部新創公司合作。這樣的結果反映了什麼現象呢?臺大創意創業中心執行長曾正忠指出,台灣的中小企業過去是靠著自己存到第一桶金,開始向外發展時,常常透過朋友互相介紹,如此一來,即使是「直投」,也和有系統性評估流程的外商完全不同。一般來說,外商的直投會由專職投資團隊與專業經理人去評估篩選。

專職專業的投資部門有助於讓企業做出更好的新創投資決策,並且扮演投前慎重評估、投後協助磨合的重要角色,讓新創投資進行更順遂。

在本次調查中,我們也分析了企業有無設立投資部門與新創投資金額的關聯性。結果發現,面對今年疫情嚴重衝擊,設有專職投資部門的企業裡,有54.5%毅然提高了投資金額,相較之下,沒有投資部門的企業僅有27.3%提高金額。

進一步分析公司經營現況與新創投資金額成長率的關聯性,在最近三年年複合成長率大於零的成長型企業中,有58.3%在今年加碼了投資金額;反之,最近三年營收衰退或停滯的企業,僅有20%提高投資金額,兩者的差距逐漸擴大。

新創投資,等同於企業購買通往未來成長引擎的門票,這個結果也呼應了「優等生的表現更好;而後段班不僅原地踏步,甚至每況愈下」的調查發現。

不過,疫情卻也帶來好消息,有40.9%企業因為疫情而開始重視且思考布局新創投資,代表在衝擊與考驗的時局中,也迫使許多企業不得不開始思考轉型之路,並將新創投資視為可能的選項。

當企業遇上新創,對於彼此要有正確的期待

成熟企業與新創公司從發展脈絡、組織架構到經營方式都不同,決策側重點與思維也不同。因此,雙方在接觸與合作過程中,也需要對彼此有正確的認知,才能達到最高的合作綜效。

在今年的調查結果中,可以發現成熟企業與新創公司對於合作會遇到最大挑戰的認知很一致,已有合作經驗的雙方都擔心「文化差異太大」。不過,企業卻也同時期待透過攜手新創,能帶動企業內部的創新文化。對於成熟企業來說,有意識地透過新創公司挹注創新文化,是相當正向的發展趨勢,因為「文化」往往能夠撼動底層結構,也是從人心開始推動轉變的起點。

1117_白皮書_表格透明3.png1117_白皮書_表格透明4.png

另一個值得探討的現象是,當企業擔心自己對新創公司缺乏控管權的同時,新創也擔心投資方的過度干預,會使自己失去自主權。

關於這點,佳世達智能方案事業群總經理李昌鴻提醒,企業在投資新創之後,就不要想著一定要去控管對方,更不能用「教小孩」的態度去和新創合作,「重點是,你有沒有真的希望小孩發展得比你好?」

李昌鴻強調,企業與新創存在著世代差異,當新創的數位能力更好,企業要做的就是在背後默默地支持,千萬不要管過頭,他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像是雅虎投資阿里巴巴,要是雅虎控管人家,那麼阿里巴巴就不會是今天的阿里巴巴,會成為另外一個雅虎!」

【下載2021台灣產業新創投資大調查報告】

更多文章

策略大師歷經十年淬鍊的教戰書

歐蕾如何擺脫「Oil of Old Lady(老太太的油)」的舊有品牌形象來吸引新世代消費者?...

掌握3個「關鍵時刻」,讓顧客體驗更有感

當企業的產品或服務未能獲得顧客青睞時,經常遭到的質疑是:在遵循加深客戶體驗或顧客導向的原則下,...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