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的未來,不是我的未來時

文 /
台灣產業創生平台

我們看待成功的方式,為什麼會讓社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2024年5月,一場在巴黎經濟學院所進行的前所未有的世紀對談,由當代兩大思想家麥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與托瑪.皮凱提(Thomas Piketty)深入剖析,全球正在發生那些巨變?當代不平等為何獨特又殘酷?個人、企業、政府該如何應對?

這場對談收錄在2025年出版的《未來的戰鬥》這本書中,從川普現象、社會極化、高教選才,談到移民與分配,政治哲學家桑德爾聯手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以20世紀核心挑戰為起點,提供了寶貴的思想啟發。

回顧2009年,哈佛大學政治系教授麥可.桑德爾的「正義」課程所累積的修課人數,不僅創下哈佛校史紀錄;他將這堂最受歡迎的課程寫成《正義:一場思辨之旅》一書,甫出版就引起全球轟動。

2020年,桑德爾以《成功的反思》,再度挑戰當代社會重大課題與挑戰;例如績效主義的崛起、過度推崇才德至上的菁英主義,所導致的贏家全拿等不平等現象。

從《正義》到《成功的反思》,這位被譽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提醒大家,當強調市場萬能的新自由主義與全球化興起後,社會不平等現象加劇;在此混亂世局中,我們應該重新思考哪些已經成為我們慣性的僵固思考,並重新學習。

而以著作《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同樣引起全球討論風潮的托瑪.皮凱提,目前是法國社會科學高等學院主任,也是倫敦政經學院國際不平等研究中心教授;身為享譽國際的公共知識份子,皮凱提與桑德爾在《未來的戰鬥》一書對談裡,協助我們思考並理解當今社會許多現象的根源,與洞察問題的本質;也協助決策者重新校準策略,如何在績效至上之外,建構更廣義的社會價值創造能力?如何回應消費者與人才市場的價值訴求?

《未來的戰鬥》不只是一場學術思辨,更是重新定位企業未來發展的指南;引導個人、企業與國家思考,在追求永續成長的同時,更要努力建構具韌性與人性的工作環境與商業模式。

以下內容摘自本書第8章:

當川普崛起、消退又再崛起,跟你的未來有什麼關係?

編按︰皮凱提與桑德爾在《未來的戰鬥》新書中,多次提到唐納.川普(Donald Trump)、瑪琳.勒朋(Marine Le Pen),以及全球極右派的反撲。一談到這個話題,兩人都不勝唏噓,短短幾小時的交鋒對話,就把當今複雜難解的問題幾乎都涵蓋進來了。兩位世界上最傑出的思想家,緊扣時代脈動,精闢分析2024年川普再次勝選的背景,以及左派的未來。

川普崛起、消退又再崛起,關稅戰再起,將對台灣帶來哪些經濟與政治危機?真實記錄兩大思想家在巴黎經濟學院世紀對話的《未來的戰鬥》,是非常好的學習與思辨教材。

皮凱提︰美國研究指出,面臨中國競爭而大量失業的鄉鎮地區選民壓倒性的投票給川普,若沒有這些選票支持,川普在2016年不會勝選。那時有人說:「這會是一場災難,但他們遲早會輸的。」是嗎?川普在2020年落選,現在又回來了。

實際觀察川普或勒朋獲得大量選票的地區,我認為最能解釋選票來源的因素是失業,尤其是因貿易競爭導致製造業的工作機會減少。我們必須嚴正考量這些因素,不能只是怪罪右翼民粹主義及其「可悲」的選民、可惡的領袖。我認為左翼政黨和執政的中間偏左政黨應該自我反省,並意識到他們建構國際主義和全球化的方式,勢必會讓老百姓感到厭惡。

對於國內經濟和金融如何與世界整合,個別國家的政府有權自己設定條件。

例如法國希望課徵30%的企業稅,其他出口商品給它的國家,不管是荷蘭、愛爾蘭、中國、巴西或美國的企業稅率可能不到30%,只有10%、15%,甚至是零,而碳稅或其他社會和環境規定也可能存在不對等。

此時,法國可以說:「你想輸出商品和服務給我,但我有稅收逆差。法國境內生產商需付30%的企業稅,而你們只需付10%。這之間有20%的稅差,你若要出口商品和服務給我,我會向你收取這個稅差。」

這不是典型的保護主義。若對方貿易國將稅率也調升至30%,或提高碳價至相同水準,這條貿易制裁就會消失。有時,我們必須跳脫標準框架,接受這類解決方案。

有些政治人物嘗試在身分認同議題上,與國族主義右派競爭,但並未成功吸引這些小城的選民。因為這些選民真正訴求的是,希望改變全球化和當前經濟體系的政策與制度。

桑德爾︰我同意在高度全球化時代,貿易政策導致的失業問題,確實對政治有巨大影響,但從川普和歐洲類似政治人物的得票數可看出,對精英的反感主要來自許多勞動大眾和沒有大學文憑的人覺得精英瞧不起他們,不看重他們的勞動付出。

隨著不平等日益加劇,勞工面臨失業和薪資停滯,主流的中間偏左和中間偏右的政治人物給勞工的建議卻是:「想要在全球經濟中競爭並取得勝利,就去上大學。你的學識愈高,賺的錢愈多。只要你願意嘗試,就能做到。」

這些精英沒有意識到,他們視為理所當然的建議隱含著羞辱。羞辱之處在於:「如果你沒有好的學歷或大學文憑,在新經濟中苦苦掙扎,那麼你的失敗肯定是你自己的錯。因為你沒有按照我們的建議去做。」他們認為,「問題不在於我們施行的經濟政策,而在於你沒有按照我們建議的方式自我提升。」

許多沒有大學文憑的勞工階級感到憤怒,尤其是對那些勸告社會下層要學而有術、自我提升,用所謂的「魚躍龍門修辭」回應不平等問題的主流中間偏左政黨,在美國是民主黨,在英國是工黨,在法國是社會黨。

這些政黨的基礎選民原本主要來自勞工階級,但現在他們的政策走向,卻更貼近受過高等教育階級的價值觀、利益和前景。因此,引來勞工階級的反彈。

民怨的根源,不只是薪資停滯或失業,還感受到社會大眾和政府當局對他們的漠視,既不認同他們同為國家公民,也不尊重或在乎他們的尊嚴。

(本文摘自《未來的戰鬥》,由天下雜誌出版授權刊載)

更多文章

1:99的大挑戰時代,即將來臨!

就在Google台灣區前董事總經理、電腦科學暨人工智慧學者簡立峰的新書《台灣AI大未來》...

從過去看未來,一部人類追尋烏托邦的人性史

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朱敬一先生在〈《共產世界大歷史》讀後,...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