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台灣中南部的農村,經常看得到鋪蓋著白色農膜(包覆溫室的塑膠布材)與黑色防蟲網的溫室,保護著裡頭的蔬果、花卉免受風雨侵襲,皆展就是這類溫室的主要供應商之一。皆展兩位創辦人胡炳輝與沈淑蘭,以改善農民生活為職志,30多年前從嘉義新港起家,迄今已經出口到30多個國家,擁有3,000多家客戶,全球四大洲都看得到皆展溫室的成果。
2018年,二代正式接班,胡馨元、胡哲嘉姊弟扛起皆展的轉型大計,一方面積極投入以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為核心的智慧溫室,一方面也持續擴張日本、東南亞等海外市場,同時更在台灣與海外跨足蘭花、木耳的自有園區經營,開展出截然不同的商業模式。
這一路走來,皆展究竟如何不斷創新突破,躍居溫室領域的隱形冠軍?下一步又要如何從農業的營造業,變身為含金量更高的科技農業供應商?
出身農家,一心想為農家改善家計
皆展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胡炳輝生長在嘉義新港的農村,父母親務農,家裡開雜貨店,店裡的黑板上記載著應收與應付款項——稻米一年收成兩次、甘蔗一年收成一次,每次收成才有入帳,因此他從小就體會到農民生活的困苦,也悄悄在心中種下了「改善農民生活」的種子。
胡炳輝在嘉義高中畢業後,考取鐵路局擔任技工,開始涉獵機械材料,也成為未來發展農業溫室的技術基礎,後來調回新港擔任清潔隊長,經歷了長達18年的公職生涯,直到50歲退休。
胡炳輝在35歲時,就不甘只是當一位公務員,當時他發現氣候變遷的問題日益嚴重,這對「看天吃飯」的農牧業可說是雪上加霜。他在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系進修期間,接觸到建材行業,心想可以打造溫室,讓作物不受颱風、暴雨、淹水的威脅,農民也不用因天氣變化而鎮日擔心受怕。
於是,他就利用公餘之暇,與新港農會合作推廣溫室,協助農民種植空心菜、小黃瓜及桔梗花,這幾乎就是最早期的精緻農業;後來胡炳輝更進一步推動精準農業,藉由AIoT智慧化管理的工具,發展成一套專家系統,透過自動化的智慧環控與灌溉系統,以最佳化數據設定精準標準,讓農民得以產出品質、數量、價格都非常穩定的作物。
採先建後付模式,以成果打動農民
胡炳輝與從事美容業的妻子沈淑蘭在1993年創立皆展,後來有很好的成績,不過,在溫室業務的推廣初期,可說是頻頻碰壁;因為建造溫室的價格幾乎與購置土地相當,即便農民瞭解其好處,但一聽到價格就打消念頭,導致公司成立前三年幾乎沒有收入。
為了展示溫室的成效,胡炳輝決定採取「先建後付」的方式,自掏腰包先為第一個客戶興建溫室,等客戶收成後再償還費用,結果這樣的策略果然奏效,該客戶連蓋了三座溫室後,附近的農民心想「一定有賺錢才能繼續建溫室」,紛紛前來詢問,遂成為公司的第一個突破點。
「當時完全沒有毛利的概念,就是抱持開雜貨店的思維,賺個10~15%就好了。」胡炳輝坦言,別人是白手起家,我是負債起家,還好許多協力廠情義相挺,才度過創業初期的現金流難關。
憑藉著不斷創新研發與絕佳的規劃執行能力,加上對客戶的高度承諾,皆展開始在溫室領域闖出名號。由於胡炳輝仍在公務機關上班,沈淑蘭便脫掉高跟鞋、換上布鞋,一肩扛起公司的大小事務,整合了溫室所需的資材、設備與電腦控制系統,加上種子種苗、栽培、用藥與施肥,成為橫跨設計諮詢、規劃施工與智慧管理解決方案的溫室專家,更成為台灣極少數可提供簡易型溫室、耐強颱的強固型溫室、具精準環控功能的精密型溫室等三種類型的專業供應商。
二代接班,打造全新展示中心
皆展的產品與服務有口皆碑,但業界也流傳著「皆展是溫室界的LV」,令擔心成本的新客戶望而卻步,皆展總經理胡馨元接班後,一直苦思要如何改變這個現況。
為了打破「高貴不親民」的形象,胡馨元決定斥資新台幣600萬元,在「2020農糧產業新南向市場拓銷計畫」的補助下,打造全台第一座溫室展示中心,讓農民與民眾能親臨現場,瞭解各種不同類型的溫室設施,清楚如何結合力學及環控設備,讓農業走上精準化與精緻化;還可經由720度環景實境VR設備,感受先進的科技互動體驗。
「看起來全球的溫室都長一個樣,但其實裡頭有很多不同的創新技術。」胡馨元強調,皆展不斷研發專業創新技術,同時也引進國際最新的溫室建材與系統,例如獨家代理荷蘭Multifan 內循環風扇、引進日本伊藤忠集團的CI農膜及日本AGC的氟素樹脂膜F-Clean黏膜技術等,並可因應不同的地區環境、氣候特性、產業類別,提供最適合的溫室建議與整體規劃。
以F-Clean為例,這種材質有著「不會破的玻璃」的美譽,不僅透光性優於玻璃,且可抗紫外線、散光、防流滴及減少灰塵附著,全球只有日本與德國兩個國家生產;「我們將這種材料引進台灣後,把它重新加工成類似鋁門窗一片一片的框,萬一颱風來襲,被尖銳的物品戳破,只要換掉一個框就行,不像以前必須整片玻璃全部換掉,這在維修成本上就佔了很大優勢。」
從溫室延伸,展開跨領域布局
除了持續擴大技術方面的領先優勢,皆展也以溫室為核心,展開跨領域的多元布局。胡馨元強調,公司一方面將事業延伸到蘭花、木耳的種植,另一方面也大舉擴展越南、菲律賓等東南亞市場,目前在菲律賓已有53座溫室,在越南則規劃了20公頃的蘭花園區,讓客戶租用我們蓋好的溫室來種植蘭花銷售,在台灣也正評估跨足畜牧業的可能性。
擔任皆展副總經理的胡哲嘉,則是全力拓展科技農業的新版圖,利用AI智慧監控系統蒐集溫室設備數據,並整合氣象歷史資料與客戶資料,可進行客戶銷售服務管理及溫室建置與維修作業的統計分析,提供農民未來建置溫室的參考依據。
「父母給我們很大的空間,兩代的管理理念也相當一致,沒有什麼衝突,」胡馨元堅定地說,正因有如此的支持力量,皆展在邁向品牌化、集團化、國際級企業發展的路上,似乎有了更多的底氣。
【創生觀點】加強差異化取得定價權 創造應有利潤
- 溫室產業的天檻在於毛利不高,公司非常努力地創新,而且有很多獨到的成果,但這些獨到成果尚未完全發揮到淋漓盡致,首要之務是爭取市場的定價權。其實高階產品的客戶,對結果、效果的重視程度,會比對成本跟價格的重視程度高,有時候應該勇於將價格定高一點,客戶反倒覺得貴一點一定有道理;另外則是要尋求更大的差異化,藉由提升市佔率來增加定價權,進一步創造出更高的利潤。
- 高階產品的目標客戶應該在海外。皆展的國外客戶遍及全球四大洲30多國,在世界地圖上到處插旗,看起來相當壯觀,但沒有鎖定重點市場,導致資源過於分散,只能被動等客戶回頭下訂單。海外市場很大,不可能所有戰場都打,因此要先選擇聚焦特定戰場,然後加強投入所需的資源與能力;因為不可能每個地方都靠自己,採取聯盟合作才是王道。
- 對第一代創辦人胡炳輝來說,從事這個行業是為了實現興趣與理想,成就感不一定來自錢,因此不會去特別計算成本與盈虧;二代接班後,不是自己做高興就好了,財務數字要再抓緊一點,確立好目標與優先順序,才能做好時間、人力與資源的配置,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才能建立永續經營的堅強基礎。
- 台灣很多企業的成長不夠快,不是因為能力不夠或是技術不夠,而是因為目標太過穩健保守,即使營運偶有意外,還是很容易達成。如此一來就會有很多機會留在市場裡頭,有朝一日就會被競爭對手整碗端走。經營者不能只設定觸手可及的目標,要勇敢挑戰更高的營收目標,這樣團隊的執行力才會慢慢跟得上領導者的企圖心。
- 過去公司缺乏清楚的財務指標,覺得有做就有進展、就有成績,很少會做錯什麼。現在則應建立數字化目標管理的思維,先設定好未來5~10年公司成長的目標,才有辦法清楚去分配資源,然後決定要主攻哪些目標市場,資源應該如何配置,並確立可以量化的各項指標,來評估成效好壞,而毛利率應該是最重要的指標。
看起來全球的溫室都長一個樣,但其實裡頭有很多不同的創新技術。
——皆展溫室總經理胡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