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勝利方程式 王昱超勇跨左腳打造新瑞儀

文 /
台灣產業創生平台

2025年元旦,位於高雄前鎮科技產業園區(前身為高雄加工出口區)的瑞儀光電總部前,中華民國、芬蘭與丹麥三面國旗冉冉升起,取代原本的中華民國、日本國旗及瑞儀公司旗幟,標誌著瑞儀新時代的來臨。

這其中的芬蘭與丹麥兩面國旗,來自於瑞儀董事長暨總經理王昱超所主導的兩起併購案,這兩起併購案不僅代表瑞儀正積極布局次世代光電技術,更意味著瑞儀在二代接班後,正在加速跨出左腳、希望以雙引擎進化(Dual Engine Evolution)帶動公司的產品多樣化布局與升級轉型。

回顧瑞儀過去30年來的發展,經歷了多次的重大拐點。1995年7月創立,1996年6月首批導光板外銷韓國泰山電子,1998年度營收首度突破1億元,2000年代初期打入美系大廠的供應鏈,集團營收很快在2004年就突破100億元;其後陸續前往中國大陸的吳江、南京與廣州設廠,隨著美系大廠各式產品訂單挹注,2012年集團合併營收以762億元達到高峰。

瑞儀專注在單一產品,加以與美系大廠密切合作,看似建立了一個不敗的勝利方程式,但幸與不幸往往僅在一線之隔。瑞儀面對新技術OLED、Micro LED的崛起,要如何擺脫被侵蝕的命運?在順利完成二代接班後,又要如何延續過去累積的競爭優勢,勇敢邁向下一個賽道?

一脈相傳的塑膠射出技術

瑞儀創辦人暨榮譽董事長王本然,早期他父親與叔伯共同創辦一家從事塑膠射出的公司——龍生工業,他退伍後就加入公司擔任業務;後來筆記型電腦組裝的市場開始萌芽,他有意開創自己的事業,遂於1990年成立了學智科技,從傳統產業一腳跨進了電子科技產業。

學智是台灣前三家切入筆電組裝的廠商,那時候還沒有所謂的電子五哥,學智的出貨規模一度排名全球第七,但隨著這個產業進入規模經濟、資本密集的競爭態勢後,宏碁、廣達這些大廠快速拉大領先差距,學智從此陷入困境,累積虧損了6億~7億元。

即使債臺高築,王本然仍一心想要捲土重來,他發現射出成形的技術,可以用在LCD液晶顯示器的背光模組及導光板,於是說服清華大學的一個研發團隊加入,他重金砸下新台幣400萬~500萬元,在高雄前鎮設立工廠,並請日本師傅進行技轉,經過6~7年的磨合,逐步開創出自己的競爭優勢。

專注中尺寸面板,打入美系大廠供應鏈

瑞儀迎來真正的業績大爆發,是正式供貨給美系大廠,從筆記型電腦開始合作,後來更延伸到平板電腦與桌上型電腦,幾乎都是獨家供貨。

瑞儀靠著LCD背光模組享受了一段時間的榮景,但技術演進的腳步並未停歇,過去10多年來,自發光、不需要背光模組的OLED、Micro LED這些新技術喊得震天價響,近幾年OLED更大舉從智慧型手機往平板電腦與桌上型電腦擴展,對背光模組供應商造成莫大威脅。

個性沉穩的王本然,即便高度關注市場變化,但始終沒有為次世代光學技術真正邁出大步,而這項重責大任,最終落到了在美國工作、2023年4月臨危授命返台接班的王昱超肩上。

接班後即刻啟動轉型,挑選下一個賽道

王昱超很清楚技術革新正步步逼近,瑞儀的轉型已迫在眉睫,因此趕忙拜訪主要客戶與供應商,瞭解有哪些具備未來市場潛力的光學元件,他選定了「奈米壓印」與「晶圓級光學元件」這兩大方向,「我希望選擇沒有那麼擁擠的賽道。」

他歸納出自己是根據四個原則在評估。第一,延續既有的 know-how,例如光學,內部垂直整合是不可取代的價值;第二是模具自主,但從微米等級變成奈米等級;第三是延續從設計模具到量產的整合優勢;第四是希望與既有客戶持續合作,在掌握先進技術後,就要想辦法說服客戶瞭解這個技術,願意投入足夠資源去商品化。

靠併購取得先進光學技術

目標很清楚,但要如何實現這些技術?王昱超選擇了過去瑞儀從未採用的途徑——併購,他在短短兩年內,就完成兩樁跨國併購案,投資金額超過100億元。

瑞儀先是在2023年8月,以1,450萬歐元完成併購芬蘭Nanocomp Oy Ltd,強化奈米、微米級光學工藝技術,並藉此擴展車用與擴增實境/虛擬實境(AR/VR)市場;緊接著又在2025年1月,完成收購丹麥NIL Technology ApS(NILT),斥資3億歐元,取得超穎光學元件(Meta-Optics)相關設計與模具製造能力。

對瑞儀來說,雖然錯過了直接擁抱OLED市場的機會,但芬蘭團隊可提供OLED或Micro LED顯示器所需的微米、奈米級微結構光學薄膜,達到抗炫、抗污的功能,可以說是另闢蹊徑投入戰局;尤其未來可撓式螢幕日益普及,光學薄膜可在其中發揮抗刮功能,是必要的關鍵零組件。

至於丹麥NILT的加入,更讓瑞儀正式跨入超穎光學市場,超穎光學利用奈米結構取代傳統曲面的鏡片設計,可在單層結構上達到與多層曲面鏡片相同的光學效果,未來可廣泛應用於AR眼鏡、超薄相機、智慧型手機、生醫等領域,預計在5年內將大量出現在商用化市場。

搶攻車載應用,2028年上看兩成營收

除了部署次世代的光電技術,瑞儀近幾年也積極尋求將既有技術擴展不同應用領域,其中車載市場就被寄予厚望。王昱超強調,瑞儀過去長期服務美系大廠超過15年,挑最難的做,因此在光學技術上練出一身好功夫,現在要滿足車廠的高規格、高標準要求可以說是遊刃有餘,這就是「由儉入奢易」的道理。

目前瑞儀已經設立2028年車載產品佔公司營收比重2成以上的目標,「如果車載市場不如預期,我們也透過併購開創了新賽道,還有其他多樣化的產品線與市場,」王昱超胸有成竹地說。

面對多重挑戰,持續提升價值並分散風險

放眼未來,王昱超坦言會面臨總體經濟面與產業面的多重挑戰,而面對這樣的變化,一方面要把價值再做到更不可取代,一方面也要分散風險,避免過度集中在一個產品、一個客戶、一個產業。

如果現階段布局的新技術開花結果,瑞儀就可切入不同的產業,像是生醫、工業、自駕車在內,不再只是集中在消費性電子。王昱超定義公司下一步的最大成功,就是未來營收不會再有明顯的淡旺季差異,而是每個月都很穩定,如此就能更好掌控營運與現金流,也能在變化多端的國際局勢中站穩腳步。

【創生觀點】台廠練出十八般武藝  仍可化危機為轉機

  1. 瑞儀光電創辦人暨榮譽董事長王本然與許多台灣第一代企業家一樣,可以接受很多的不確定性,反正某個機緣到來就是想辦法變成最好,在過程中憑直覺做了許多選擇,未必都是天縱英明、料事如神,但總有一種獨特的認命精神,能在盡人事與聽天命之間取得微妙平衡。然面對產業的變化,有些企業家老神在在,最後動了一下卻能柳暗花明,有些企業家怎麼都勸不動,最終就不敵趨勢而遭淘汰,兩者的差別往往只在一線之隔。
  2. 在台灣電子科技業,有不少類似瑞儀這樣的企業,訂單集中在特定大廠,這是幸也是不幸。幸的是大廠具有一定經濟規模、對品質有高要求,跟它合作可以練出十八般武藝,而只要能達到標準,它也願意讓你賺錢;不幸的是,面臨紅色供應鏈的強勢進逼,部分企業已被取代,或者利潤持續被壓縮。瑞儀算是比較幸運,雖然技術發展上有很大變化,但迄今仍是供應鏈重要的一部分,不過未雨綢繆是絕對必要的,須即早因應次世代技術走向而備好各種劇本,並力求客戶多樣化以降低風險。
  3. 近期川普掀起全球關稅大戰,讓所有企業都接受震撼教育。台灣企業都是在1950年代之後才成立,頂多經歷過產業的動盪,從未真正遭遇政治的動盪,但整體來說,台灣企業的韌性與生命力很強,發發牢騷後很快就開始應變。所幸台灣供應鏈酸甜苦辣都嚐過了,因為有很多年吃過的苦頭,因此練出拚戰高品質的功夫,成為一大優勢。過去大家抱怨台灣只會製造,但現在全世界最需要的就是製造,因為中國被美國排擠,如果製造要重返美國,台灣是最有資格與本事去的,應把握這個千載難逢的契機。
  4. 企業併購談判的過程,有時會向外界傳遞出清楚的訊息,如果看來看去都沒有看中意的對象,給外界的印象就是在挑便宜貨,因此吸引來的可能也是這類的對象;如果展現出足夠的誠意與清楚的策略,甚至有一、兩樁成功的個案,外界很容易就看出你的決心與執行力,自然也會吸引更多真正有投資價值的標的上門。
  5. 目前家族與經營團隊在瑞儀的持股僅約5%較為不足,建議未來要逐步增加到至少15%以上,這樣經營權比較穩固;此外,如果要繼續併購,也可增加自己的談判籌碼與彈性。

  我希望選擇沒有那麼擁擠的賽道。

 ——瑞儀光電董事長暨總經理王昱超

更多文章

對抗強權與逆境的勇氣,迎向高科技材料之路

位在新北三重附近,一棟頗具歷史感的紅磚建築,是做出華人第一卷黏性膠帶的四維企業所在地,...

從貿易商到全方位藥廠 健喬信元決戰國際的布局心法

走進健喬信元位在內湖的辦公室,映入眼簾的是公司併購版圖、大事記及價值主張,...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