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庭工廠到GMP藥廠 南光靠硬功夫打造針劑王國

文 /
台灣產業創生平台

吉胃福適錠、循必利、美好挺,這些大家所熟悉的藥品,都出自南部的一家藥廠——南光化學製藥。很難想像的是,這家位於台南新化的藥廠,早期是從台南市的小型家庭工廠起家,但靠著自己的摸索,本著堅持品質、深耕技術的精神,勇於投資興建現代化藥廠,不僅成為台灣最大的注射液專業製造廠,還外銷到日本、美國、中國、東南亞等國家。

一手將南光打造成全方位針劑王國的靈魂人物,就是第二代的接班人——陳立賢董事長及王玉杯總經理,夫妻倆帶領南光半世紀,員工從20人成長到600多人,年營業額近20億元;隨著第三代陳本松、陳本忠、陳本龍、陳本霖四兄弟陸續就好戰鬥位置後,公司也朝向新藥物、預防醫學等新領域積極發展,同時繼續擴張國際版圖,蓄積下一波的成長動能。

從藥商業務轉戰藥品生產

南光創辦人陳旗安在國小畢業後,就在台南的藥品經銷商當學徒,16歲就升任全台灣業務主任。

19歲結婚後,決定自行創業經營藥品買賣,1945年適逢中日戰爭結束,日本戰敗後留下很多軍用藥品在中國,他鋌而走險前往中國內地收購藥物,原本賺了好幾布袋的銀元,卻因國共內戰旗幟更易而全部充公,後來只能狼狽地輾轉逃回台灣,與妻小重聚。

儘管美夢成為幻影,陳旗安評估當時台灣醫療資源嚴重不足,相中藥品生產的商機,決定從銷售轉戰生產,在1963年創立南光化學製藥。初期公司先投入門檻較低的動物注射藥劑,後來開始研發人用藥劑,從大型點滴瓶切入市場。

交棒長子長媳  自行摸索研發製造

陳旗安因為深信風水師所說「好運只到47歲」,急著將公司交棒給長子陳立賢,因相親結識、大三就訂婚的準媳婦王玉杯,北醫藥學系一畢業沒多久,就嫁給陳立賢,扛起南光研製藥品的重責大任。

王玉杯剛到南光時,公司還是土法煉鋼的階段,她第三天開始就進調劑室,憑著公公給的手寫處方開始摸索,一個人身兼數職,從秤藥、投藥、攪拌、溶解、甚至連包裝全都一手包辦。

南光的工廠原本位於台南市自家民宅,但因地方太小、限制太多、後來政府規定要設立合格製藥廠,陳立賢與王玉杯四處找尋建廠基地,後來順利跟中華開發借款1,200萬元,在台南新化購地興建新廠,1978年落成,從一個手工調製藥品的家庭工廠,變身為現代化藥廠,1985年獲政府核定為台廠GMP綜合藥廠第二家。

領先業界推出PP軟袋  打進日本市場

南光鎖定各種規格及型態的注射劑發展,一路打造「針劑王國」的地位,但其中最重要的一役,莫過於其領先業界推出聚丙烯(PP)軟袋。

俗稱點滴的注射劑,最早期是採玻璃瓶,後來發展到塑膠瓶,再到塑膠軟袋,不過,市面上的軟袋清一色都是PVC(聚氯乙烯)材質,但PVC軟袋含有塑化劑,對人體有傷害,為了投資更安全、環保的醫藥用PP軟袋,南光耗費5年與美國廠商共同開發,即便價格較高仍堅持走這條路。

1990年代當外資藥廠紛紛西進中國,南光卻選擇在台南新化興建新廠,並自德國引進台灣首座大型輸注液(LVP)全自動非PVC軟袋製袋充填機,由於當時日本的軟袋只有較硬的聚乙烯(PE)材質,南光因此獲得日本客戶青睞,在1999年成為台灣第一家出口針劑到日本的藥廠。

為了因應下個階段的成長,2006年南光更打掉舊廠、斥資30多億元興建全新廠房,並於2010年通過PIC/SGMP認證,除了可充分滿足日本客戶需求外,也為擴張歐美預做準備。現階段外銷市場約佔南光整體銷售比重的3成,未來將會同步爭取台灣及海外多國的藥證,預期2025年外銷比重將提高到5成。

堅持走差異化路線  投入預防醫學

「很多人以為南光只會做針劑,其實我們也做很多錠劑,但只做技術門檻較高、高毛利、高單價的產品」王玉杯一直堅守南光差異化的定位。目前南光的注射劑型涵蓋安瓶(Ampoule)、管瓶(Vial)、凍晶乾粉(Lyophilized Powder)及預充式針筒(Prefilled Syringe)在內,已是台灣針劑劑型最齊全的藥廠。

除了注射劑產品、一般學名藥之外,南光也不斷開發癌症、急重症、罕見疾病等藥品,並推出創新的即用式(ready-to-use)藥劑,包括預充式注射液及預混式輸液在內。

走過一甲子的歲月,南光不再以針劑大廠為滿足,因應高齡化社會來臨及醫藥科技的快速發展,公司已重新聚焦於急重症醫療、抗衰老與預防醫學等領域,發揮從研發、製造、行銷到服務一條龍的優勢,朝向全球健康照護的領導品牌邁進。

【創生觀點】 投資未來的勝算  南光應勇於跨出左腳

  1. 南光從家庭工廠到建立現代化工廠,都是靠自己摸索累積的硬功夫,以高品質生產贏得客戶認同,且持續追求技術領先與差異化,讓對手跟在後面,但因為沒能建立很高門檻,別人很快又會跳進來,很快又變成紅海市場,必須要趕快再投入其他新產品,結果是很難建立夠長時間的顯著領先地位,無法賺取夠長時間的高毛利、高淨利。公司一直在穩定中成長,這部分已經做到淋漓盡致,未來可能要透過策略聯盟、勇於跨出左腳來加速成長。
  2. 製藥產業的創新門檻很高,法規限制多、取得藥證需要投入很多時間心力,多半是世界級企業才有能力開發新藥,但包括輝瑞(Pfizer)、默克(Merck)等國際知名藥廠,不一定什麼藥品都要自己做,他們經常採取併購模式,與其說買的是技術,還不如說是「勝算」,他們要投資五年後的市場、可能帶進30~50億美元營收的機會。
  3. 南光下一階段重點在於選題與選才,最好能在台北設置投資辦事處,挑選三個清楚的領域,且將相關資金備齊,讓大家感受到南光的興趣與誠意,花個幾年應該就會有些成績出來。在選才方面, 南光的企業文化比較腳踏實地,不相信不勞而獲,也比較不願意做跳躍式改變,這樣的環境容易吸引及留住踏實的員工,但也會造成同質化太高;成熟企業最難克服的就是企業文化的慣性,有時反倒需要一些好高騖遠、胡思亂想的員工,才有機會改變文化,例如大亞電線電纜、裕隆是成熟產業,但仍嘗試改變,勇於挑戰,未來南光選才似乎也要有一些改變。
  4. 藥廠的薪水畢竟不能跟資通訊產業相比,勢必會面對南科其他廠商的挖角,如果要打贏這場仗,不能只靠薪水,經營階層要懂得畫餅、說故事;年輕世代除了考慮薪資以外,也會評估生活品質和發展前景。公司如果要搶才留才,要讓員工認同南光的企業願景,知道現在做的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和計劃要做的高端新藥開發,可以帶領公司走在時代的前端,站上產業龍頭的地位。另外,也應透過員工認股等適當獎勵措施,讓公司和員工之間大我和小我的利益一致,員工若也是股東,薪水就不是最重要的考量。
  5. 放眼未來,南光不管是本業要做新藥,或者要投資併購,都有很多選項,需要確實評估優先順序與排列組合。公司最強的就是一路靠自己打天下,但如果要加速升級轉型,必須捨棄「只有自己最可靠」這種思維,要勇於嘗試策略合作、借力使力。過去南光偏重於單打獨鬥的技術導向思維,未來應該要有其他面向的新想法和做法。

「我們的資源與人脈有限,都是靠自己的力量,因此只做技術門檻較高的產品,堅持走差異化的路。」

——南光化學製藥總經理王玉杯

更多文章

從零組件到解決方案!台達電靠雙腳並用推進新事業

十多年前,提到台達電,十個人有九個會想到電源供應器,時至今日,多數人對台達電的印象,...

掙脫憂鬱流沙的生命日記

憂鬱症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本世紀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據統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