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發為DNA,中華精測從冷衙門到小金雞的成長歷程

走進中華精測(以下簡稱精測)位於桃園平鎮啟用僅3年的營運研發總部,地下兩層、地上10層的建築,內外均呈現出結合科技與人文的企業形象,處處看得出打造工作效能及優質職場環境的用心設計。

很難想像的是,精測前身是中華電信研究院(原中華電信研究所)內部高速印刷電路板(PCB)團隊,2005年分割成立公司,曾歷經到處跟銀行貸款、只能租用廠房的苦日子,被部分老同事譏笑一定撐不過3個月,開發新產品時也曾陷入研發團隊幾乎全數出走的慘況。

但精測總經理黃水可帶領的核心團隊,秉持過去中華電信研究院深耕研發的DNA,從無到有持續開發新產品,並發揮獨有的All-in-house商業模式,目前已是橫跨印刷電路板、載板、探針卡在內的半導體測試介面重要供應商,在半導體非記憶體之微機電(MEMS),探針卡更是位居全球第三,甚至孵育出智慧製造的新公司。

精測從中華電信研究院的冷衙門,一路成長為中華電信轉投資事業中的小金雞,其專注研發、勇於跨出舒適圈及挑戰新市場的歷程,相當值得參考。

向外找活路,因緣際會踏入半導體領域

中華電信2005年展開民營化,時任董事長賀陳旦鼓勵內部單位成立新公司,所長梁隆星從內部挑選7位同仁,加上30~40位約聘員工組成。

精測核心團隊最早隸屬於中華電信研究所的製造維護室,主要負責高速傳輸網路、寬頻交換機等硬體開發,但後來硬體業務式微,這個單位從此變成「冷衙門」。為了讓部門生存下去,他們積極向外推廣其研發的高速測試板,一開始他們將目標客戶設定在系統廠商,後來有IC設計公司主動表達高度興趣,並且興奮地對黃水可說:「IC設計用的高速測試板長期被國外掐住脖子,現在終於有了本土的解決方案!」

團隊在2000年正式跨足半導體市場,包括威盛、矽統、凌陽都與其合作,也讓他們賺進第一桶金。後來部門以承接外部專案的方式做了5年,意外走出一條活路,也成為中華電信研究院唯一賺錢的單位。

黃水可分析,團隊能夠在市場上站穩腳步,是因為有很清楚的定位,「我們知道量產比不過別人,低階的測試板又是一片紅海,因此鎖定高階的測試板,剛好又遇到半導體測試介面的商機正在萌芽,因此找到了成長的養分。」

事實上,過去台灣半導體業界的測試載具都是向國外採購,經常要耗上兩、三個月,但使用精測的方案則可縮短到一個多月,部分IC設計公司使用後發現品質穩定、交期快、售後服務也不錯,紛紛從向外商採購改成台灣自主供應。「精測對產業最大的貢獻,就是大幅提升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黃水可自豪地說。

為突破法規限制,毅然放棄鐵飯碗

「柳樹的生命力非常強,只要有一塊小小的土地,加上陽光與潮濕的環境就能活下來。」  回憶起當初的創業歷程,黃水可坦言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為了讓部門活下去,為了照顧所有同仁與其家庭的生計,只能不斷找出路,最終還放棄人人稱羨的鐵飯碗,走上獨立創業之路。

當時團隊在中華電信研究所已有不錯成績,但最終會選擇自立門戶,關鍵在於《政府採購法》的諸多限制。黃水可強調,半導體產業發展很快,但中華電信被《政府採購法》綁住,光是採購零組件就要花兩、三個月,根本無法跟上客戶的需求, 「在中華電信內部根本無路可走,一定要拉到外面才有彈性及速度!」

當時創業夥伴曾詢問許多同仁的創業意願,多數人都不看好而未加入,黃水可卻毫不猶豫成為編號第二號員工。他的想法只有兩個,第一是覺得這個產業可以做,第二是對團隊有牽掛,深覺不能讓團隊自己摸索,因此義無反顧地參與創業行列。

創業初期相當辛苦,不僅家人、老同事不看好,還面臨雨天收傘、資金短絀的困境。黃水可回憶說,為了照顧員工的肚子,只能到處找訂單、開發專案,想盡辦法填飽產線,忙到天昏地暗。而且成本控管非常嚴格,不僅廠房是租的,連機台都是使用過好幾手的中古設備。

創業後,黃水可有次看到洛桑管理學院一本書《創業》,他發現精測屬於「沒有計畫」的創業,一開始只有粗略的計畫,但細節因時因地而制宜,成功機會反倒比「有計畫」的創業高很多,畢竟創業過程一定會遭遇各種挑戰與變化,必須隨時應變、不拘泥於計畫才能活下來。

「創業就是這樣,如果想太多,一定走不下去!」他為創業歷程做了這個註解。

「我們創業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樹的生命力非常強,只要有一塊小小的土地,加上陽光與潮濕的環境就能活下來。」
──中華精測總經理黃水可

積極分散風險,靠右腳自我成長  

精測成立至今已17年,歷經「活下來」、「活得好」、「活得久」三個階段。黃水可強調,第一個5年的目標是公司獨立後可以「活下來」;第二個5年則是希望能「活得好」,讓員工的薪酬福利與業界相當;第三個5年則希望能「活得久」,這個階段最重要的就是分散風險。

黃水可強調,精測一直在做分散風險的事,不想只有一種產品,就發展三種產品;不想只有台灣市場,就發展全球市場;不想只專注在單一領域的技術上,因此就做不同領域的技術、一直開發新產品。

事實上,精測從早期的高速PCB產品,到後來的載板與探針卡,雖有一些技術上的共通性,但每次研發新產品都是全新的旅程。黃水可強調,「精測的優勢在於出身中華電信研究所,很習慣想東西,研發就是我們的DNA,」開發新事物就是工作日常,包括新藥水、新材料、新零組件,全都自己來,同時也成立設備研發處,打造自己的檢測設備與生產設備。

比較特別的是,雖然新產品的跨度不小,但精測多數研發人力不假外求,只會從外頭找一、兩位種子主管。舉例來說,從高速PCB跨足載板時,他們從業界找了一位載板廠的經理,讓他帶領一個團隊,從零開始打造自己的載板。

後來跨足探針卡,則是為了讓公司「活得好」。為了貼近客戶的需求,黃水可決定讓精測再度突破框架,自主掌握探針頭技術,讓原本的高速電路板,延伸到比頭髮還細的自製「MEMS探針卡」領域。為此,黃水可自2016年起帶領研發團隊展開「石中劍」計畫,結合機械力學、材料研究、設備研發等人力,歷經上百次嘗試與失敗,儘管多數工程師覺得前途茫茫紛紛離職,但黃水可始終沒有放棄,歷經多年努力終於成功,現在探針卡穩居中華精測營收的第三隻腳,2021年一度占整體營收近4成。

精測每年平均投入營業額的18%做為研發費用,對比於台灣業界平均水準的2%~3%,其重視研發的程度可見一斑。黃水可指出,「我們長期研究機械、電學、化學、光學四大領域,因此能自行開發出PCB、載板、探針卡這些半導體測試介面所需的產品,是世界上唯一能同時供應這三項產品的廠商,並維持50%~55%的高毛利。」

開始跨出左腳,展開多角化投資布局  

除了以慣用的右腳追求自我成長,精測也跨出左腳,成立測冠投資公司,拓展轉投資布局。

精測轉投資的第一個代表作,是2022年由智動化事業處切割獨立的揚弈科技,這是第一家由內部孵化而成的新創企業,專注於智慧製造所需的設備及系統產品。其中精測轉投資的測冠投資持股5成多,另外4成股權由揚弈團隊持股。

黃水可表示,現在精測所處的產業每年約幾百億元產值,但智慧製造的市場比這個更大,期待揚弈能夠做得比精測更好。而繼揚弈之後,未來幾年包括設備研發處、雷射事業也都有機會成立新公司。

左右腳齊力邁出,讓黃水可對精測的未來充滿期待。事實上,精測在2016年上櫃後,他就立下3個目標:興建總部大樓、發展探針卡事業、成立智慧製造新公司,現在全都實現了。

放眼未來,人才仍是維持公司競爭力的關鍵,黃水可強調,斥資逾30億元興建總部,讓同仁一天四餐都不用花錢,而且享有更好的工作環境,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留住並吸引人才。從幾年前開始,他也鼓勵員工內部創業,招聘主管時鎖定具備創業精神的種子人才,期待從中華電信研究所至今專注研發及創新創業的能量,能夠持續開枝散葉。
 

【創生觀點】 左右腳並進,開創新一波成長動能

1.中華精測的核心團隊來自中華電信研究所,專注研發成為最大的優勢。早期因為「吾少也賤」,什麼事情都自己來,鎖定對的產品與產業,堅持熬下去。也因為產品夠前瞻創新,帶來足夠的營收與獲利,可繼續透過自我成長的右腳,不斷開發新產品、新技術,創造有機成長。當精測開始邁開外部併購投資的左腳時,必須從外部引進策略投資人才,或讓熟悉產業的內部人才進修財務或併購管理等專業,開創另一波成長動能。

2.外界經常將漢微科與精測這兩家半導體檢測的績優公司相提並論,漢微科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更專注在單一領域,曾經苦守寒窯18年,終於出人頭地,獨占魁首,最後帶槍投靠,以高價將公司出售給半導體設備龍頭ASML。相較而言,精測也是發揮「十年磨一劍」的精神,卻尋求讓產品組合與客戶基礎更多樣化,同時選擇維持自己當家作主的獨立地位。儘管兩家公司發展策略不同,但掌握產業趨勢、深耕研發的堅持如出一轍。

3.精測大股東中華電信目前持股3成多,是穩定股權的力量,但長遠來看,未來若有變化,員工持股太少可能引發經營權危機。專業經營團隊要持續在公司扮演主導營運的角色,團隊持股要提升到8%~10%以上,較能確保現有發展方向及優異績效可以延續下去。
 

更多文章

對抗強權與逆境的勇氣,迎向高科技材料之路

位在新北三重附近,一棟頗具歷史感的紅磚建築,是做出華人第一卷黏性膠帶的四維企業所在地,...

從貿易商到全方位藥廠 健喬信元決戰國際的布局心法

走進健喬信元位在內湖的辦公室,映入眼簾的是公司併購版圖、大事記及價值主張,...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