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聯大葉福海:投資「後天」才是轉型的開始

文 /
台灣產業創生平台
  • 2015年大聯大成為全球最大零件通路商,但在世界第一的冠冕下,葉福海卻看到未來的發展瓶頸,他決意發動一場企業領導人最難打的仗:在好日子談變革。
  • 「平台化管理」只是數位轉型的第一階段,LaaS(Logistics as a Service;物流即服務)才是下一個世代的重要發展策略,也是數位轉型的第二階段。
  • 透過數位轉型把流程「微粒化」,大聯大要從過去四十年的零件通路商,走向提供科技供應鏈解決方案的「四流」服務商。

如果把時間推回到十年前,零售巨人沃爾瑪(Walmart)大概不會想到未來最大的對手不是塔吉特(Target),而是亞馬遜(Amazon)。有人形容,這是一場跑贏對手,卻輸給時代的比賽。的確,面對殘酷的時代更迭,企業不僅要提早看到「明天」,更要勇於投資「後天」。

即使已是全球最大半導體零組件通路商,大聯大控股也意識到去中心化的浪潮,挑戰的不只是B2C實體零售通路商,更可能改變B2B通路商現行的商業模式。與其被時代淘汰,不如先革自己的命!於是,從2015年開始,大聯大啟動為期十年的數位轉型計畫,目標是在2025年成為一家由數位驅動(Data-Driven)的3.0企業。

多數企業把數位轉型當做提升效能和降低成本,然而它只是結果、不是目的;數位轉型的真正目的,是要帶領你的企業找到新的商務模式。
— 葉福海|大聯大控股副董事長

「取勢、明道、優術」,發動一場最難打的仗

當時,大聯大控股決議調整組織架構,將旗下七個子集團整合為四大事業群(世平、品佳、友尚、詮鼎),並新設海外事業群統合非大中華地區業務。

葉福海於2013年7月接任大聯大控股執行長(現已升任副董事長)一職,上任後做的第一件事是「先標準化再優化」,整合子集團的七套ERP系統;第二件事是統一五大事業群的規章制度,也就是所謂的「書同文、車同軌」。

2015年,大聯大控股完成內部系統和制度的大一統,而那一年大聯大也正式成為全球最大的零件通路商。然而,在盛世之時葉福海卻開始思考,「如果延續過去的做法,十年後我們還會是世界第一大嗎?」在世界第一的冠冕下,他看到大聯大未來的發展瓶頸,決定要發動一場企業領導人最難打的仗——在好日子談變革。

轉型二部曲:平台化管理、智能物流倉儲服務

葉福海以孫子兵法的「取勢、明道、優術」來形容這場變革,互聯網、行動化、雲端化是「勢」,看到趨勢之後,領導人要往哪條路走就是「道」,大聯大的道在哪裡?就是業務數位化。該怎麼達到業務數位化就是「術」,也就是平台化的管理。2018年,大聯大推出「大大網」,旗下分為大大家、大大邦、大大通、大大購、大大頻五個子平台。

五大平台是根據1.5萬家客戶的規模、地點和需求來區分,以達到精準定位並提供個性化服務的目的。不過,「平台化管理」只是數位轉型的第一階段,數據業務化更是長期目標。

「進行平台化管理的這五年內產生很多成果,效能提升、成本降低,但這並不是數位轉型的目的。」葉福海認為,數位化的目的在於能否帶領企業找到新的商業模式?新商模有兩種,一種是取代現有的,另一種與現有互補的。

他開始思考,未來的人口結構改變,一人服務多家公司,一家公司服務多家企業是趨勢,大聯大有沒有機會發展訂閱制?或是從賣零件的通路商,變成賣解決方案的服務型公司?「我們的核心價值是物流,倉儲服務又是剛需,是可以持續發展的道;那麼把傳統倉儲優化成100%自動化的智能倉儲,就是我們要執行的『術』。」

2019年,大聯大對外宣布LaaS是下一個世代的重要發展策略,也是內部數位轉型的第二階段。LaaS的商務模式是客戶、製造商、同業三倉合一,如此一來可減少運輸的時間、空間和能源,以往客戶從自家倉庫到生產線可能要花三到五天的時間,但是採用大聯大的智能倉儲服務,只要兩個小時就能到達生產線。

流程微粒化,未來30年要做「四流」服務商

 「過去40年,我們是一個零件通路商,未來要變成一個提供科技供應鏈解決方案的服務商,而且不只是服務大聯大控股集團旗下的事業群。」葉福海笑稱,大聯大提供的是「四流服務」——商業流、資訊流、物流和金流,「如果哪一天客戶認為商業流要自己做,只想和我們合作物流,那我們也可以變成一流公司,因為這四流都可以依照客戶需求組合。」

透過數位轉型把流程「微粒化」,大聯大變身為訂閱制服務商的那一天其實並不遠,以LaaS為例,現在倉儲費以月計,未來可切成存幾天、幾小時,無論客戶規模大小,都可以訂閱最適合自己的服務方案。

以下就是台灣產業創生平台訪問大聯大控股副董事長葉福海,分享該集團推動數位轉型的心得。

Q:大聯大推動數位轉型的成功關鍵為何?

A:我分成兩部分來談,第一部分是進行數位轉型,一個企業領導人該扮演的角色。第二部分再談在企業內部該如何執行這件事。第一部分最重要的是,企業領導人的基本心態,為什麼要做這件事?第二部分,做數位轉型一定要在企業景況最好的時候,因為這時候你才有資源,員工、主管才願意跟著你走。

以大聯大的例子來說,你不可能要求5千人同時跟著你的腳步改變,所以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溝通,為什麼要做數位轉型?告訴大家如何做這件事。第二件事是全力支援種子部隊,創造「小勝」,讓這個小勝變成領頭羊,再利用適當的workshop分享給其他還沒有準備好的。

Q:進行數位轉型之前,CEO要怎麼溝通上下游,包括股東、董事?

A:企業要變革,一定要在景況好的時候做,因為景況好才有資源,如果企業賠錢,最高決策階層(董事會)怎麼同意拿10%來支持這件事?每年九月執行長要向董事會報告未來三年到五年的想法,把Why、How、What講清楚,比較容易得到董事們的認同,有不同意見就吸收,調整完再送到董事會做最後決議。

改革初期,最大的阻力通常來自於員工。員工之所以會排拒,是因為他們會在心裡想,「公司數位化以後,很多事情本來花兩天,現在十分鐘做完,五年後我的工作還在不在?」這是員工心裡最困擾的一件事。

舉一個例子,大聯大有5百位業務助理,苦工都是這些人在做,很多助理做到五、六點還要接小孩,回家把孩子安頓好繼續工作,十點再把email發出來。我就找人拍了一部「助理的一天」影片給所有員工看,告訴大家,數位轉型的目的就是希望每一位員工都能六點下班,而且不帶工作回家。

要帶動員工心態上的改變,也沒什麼花招,就是溝通、溝通、再溝通。我們從根源開始講起,把Why講得很清楚,讓員工理解公司為什麼要做轉型。很多企業都是告訴員工做什麼(What),但很少告訴員工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這是最大的差別。

葉福海強調,數位轉型的目的不只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能,更重要的是找到新商業模式。葉福海強調,數位轉型的目的不只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能,更重要的是找到新商業模式。

Q:溝通很重要但不容易,尤其大聯大現在是邦聯制,要取得來自於各方諸侯的共識更加困難,當時是如何克服這個問題的?

A:推動數轉計畫兩年後(2017)我公告了16個字:專注客戶、科技賦能、協同生態、共創時代。這四句slogan非常重要,「專注客戶」、「科技賦能」講的是經營企業,是我們過去累積的成功經驗,但「協同生態」、「共創時代」已經是在看怎麼經營整個大聯大生態供應鏈了,也就是說,我們的視角高度已經是從經營「企業」,做到打造「產業鏈」了。

這16個字擺好,法務怎麼配合?Marcom怎麼配合?他要自己去想。我們說這場變革是「全員數轉」,每一個人都要想,你跟數位轉型有什麼關聯?後來HR發展出IHR平台,總務也在做QR Code平台……全部上雲端,包括訂機票、餐飲、報帳,手機一刷就完成了。原本財務長月報表需要做200張PPT,他想出Power BI(一種dashboard;數位儀表板),3張就做完了,現在變成我們的剛需了,所有財務數字的結果都看Power BI。

去年(2020)我們已經把KPI改成OKR。KPI基本是上對下,主管告訴你要做什麼?做完之後上面給你獎勵;OKR是下對上,每一個人根據公司的vision去思考數位轉型要怎麼做。

Reset是不要被成功因素所蒙蔽,歸零思考;Reimagine是格局,格局是高瞻遠矚看後天;Relearn是細節,細節就是執行力。企業領導人要有格局,也要有執行力,才能迎向未來、專注當下。
— 葉福海|大聯大控股副董事長

Q:在推動數位轉型的過程中,大聯大如何運用外部創新,或是以企業創投的方式來進行創新?

A:當你真心相信一件事,就會有很多人來幫你,我是非常會用外部顧問的人。我常講,人才滿地都是,企業只要敢花錢就找得到人才。可是他們通常很在意付出去的錢,寧可選擇自己做,卻沒想過,這樣可能要花上好幾倍的時間,這叫「沈沉成本」。(編按:經濟學上把過去已經發生且收不回來的支出,如時間、金錢、投資等,稱為「沉沒成本(sunk cost)」。)

而大部分企業都覺得CVC(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企業創投)很重要,但不會急著做。因為現在有多少企業領導人願意做十年後的事?

現在的企業領導人有兩種,一是創業家(Entrepreneur),佔60%到70%,另一種是專業經理人,我自己是屬於後者。

創業家的成功是一步一腳印,慢慢走、慢慢長大,當年成立時恐怕也沒想到十年後會變成什麼樣子。台灣產業成熟是這群人的功勞,但他們也是享受台灣產業發展成果最多的人,因為享受過,所以怕失去,就非常保守地小心經營。 

再來是專業經理人,專業經理人有「任期」的問題,第一任做事是要選下一任,第二任做完要想辦法退,誰會去規劃十年後的事情?所以很多專業經理人只在乎今天的成果。但是我認為,執行長的績效不是看他卸下職務的那一天,而是看他卸下職務的十年後。例如我去年年底(2020年)卸下執行長,要看我的performance,就要看2030年的大聯大,那才是我種的樹,產生的一個結果。

現在談企業創新,應該不是鼓勵年輕人去創業,而是要鼓勵真正掌握權力的企業領導人,從內部開始做「十年之後」的事情。重點是,現在種了什麼東西,可以讓十年後的果實更茂盛?勇於投資「後天」才是創新、轉型的開始。

企業領導人預見未來的3R法則

  • Reset:把過去的成功經驗全部歸零,重新看未來十年、二十年。
  • Reimagine:大膽想像未來十年的樣子,勇敢定義你的夢想。以上是經過邏輯思考演繹出來的,而不是用過去經驗歸納出來的。
  • Relearn:拉回到現在,決定該找誰來做這件事。

更多文章

首屆企業併購專班 黃日燦親授實戰策略與經典案例

企業競爭生態大翻轉、世界經貿局勢大混亂、國際供應鏈大位移,面對百年未有的新賽局,...

靠疫情練兵!微熱山丘跳脫框架的品牌升級術

位於民生公園一隅的微熱山丘門市,幾乎每天都門庭若市,許多民眾與國外觀光客都喜歡來這裡,...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