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砂輪從陶瓷業躍入半導體業的奇幻旅程

文 /
台灣產業創生平台

提到鶯歌,很多人都會想到陶瓷,總部位於鶯歌的中國砂輪(以下簡稱中砂),過去也曾是鶯歌陶瓷業的一員,但退出陶瓷業轉戰砂輪業後,歷經多次轉型,靠著「磨」功打下一片江山,不僅從傳統砂輪研發到鑽石砂輪,還將研磨的好功夫擴展到半導體材料領域,現在已是再生晶圓及鑽石碟全球前兩大供應商。

中砂近70年來的發展軌跡,幾乎就是台灣砂輪業的成長史,而中砂以研磨為核心,讓砂輪應用不斷擴充升級的歷程,也是台灣產業轉型再造的縮影。究竟中砂如何靠著自己的核心技術尋找下一個機會?新舊事業之間又如何兼容並蓄、借力使力?值得大家學習借鏡。

陶瓷業殺成紅海  轉型跨入砂輪業

1950年代外銷業帶動鶯歌陶瓷業的蓬勃發展,中砂董事長林伯全的曾祖父林長壽創立金敏窯業,曾是當地生產鍋碗瓢盆產量第一的工廠,但後來競爭加劇衝擊獲利,毅然選擇轉型,在長女婿白永傳的主導下,1953年投入技術門檻較高的砂輪業,是台灣第一家砂輪工廠。

「其實砂輪也是一種陶瓷,製造流程相當類似,」林伯全表示。隨著台灣工業邁入發展期,各種工業產品只要涉及切割、研磨的都需要砂輪,砂輪的需求也快速成長,原本台灣的砂輪都得依賴日本進口,本土廠商出現後,以「進口取代」的方式順勢接收市場,中砂因為搶得先機業績蒸蒸日上,穩居台灣內銷龍頭。

砂輪業維持了一段時間的好光景,到了1990年代,台灣工業發展進入轉型期,廠商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大舉西進大陸。儘管中砂持續精進以研磨為核心的技術,引進包括鑽石砂輪、PCB鑽石刀具等新產品,但客戶性質都跟砂輪類似,利潤有但成長性不高,長達10年的時間,始終難以跨越年營業額10億元的門檻。

「砂輪就像是鹽巴,放一點調味很好吃,但不會吃很多。」中砂執行長謝榮哲引用前董事長林心正的話,一語道出了砂輪產業的困境。由於砂輪產品的接觸面向廣泛、客戶分散、業績都是「積沙成塔」,且產業技術成熟後,客戶的忠誠度不高,容易因競爭對手降價而轉單,對營收及獲利都是挑戰。

公司成長面臨天花板  豪賭投身半導體材料

直到1990年代後期,前董事長林心正眼光獨到看好半導體,中砂大膽啟動再生晶圓及鑽石碟兩大研發投資案,跨足半導體材料,才讓公司突破營收天花板,並徹底改造了經營體質及企業文化。

由於晶圓生產投入門檻高,中砂找上工研院機械所合作,切入再生晶圓市場,研發「延性輪磨」加工技術,取代當時國外主流的研磨 (lapping)方式,歷經兩年,終於開發出用砂輪產製再生晶圓的設備,由於輪磨加工的品質更好、更環保、且可減少材料使用及降低成本,很快就成為業界主流製程。

1997年中砂成立金敏精研,2000年3月獲得半導體大廠的第一筆訂單,成為台灣第一家延性輪磨精密加工再生晶圓材料的製造廠,2001年金敏跟著半導體發展的腳步,興建台灣第一座12吋再生晶圓廠,金敏於2005年併入中砂成為晶圓事業部。

對於年營業額僅有10億元的中砂來說,當時投資再生晶圓堪稱一場豪賭。「我們花了1.2億元研發這項技術,還砸下10億元在竹北興建廠房,但至今20多年來,為中砂累計創造了超過270億元的營收。」謝榮哲自豪地說。

同樣在1990年代後期,因應化學機械研磨(Chemical-Mechanical Polishing;CMP)製程興起,中砂團隊投入研發晶圓CMP製程所需的鑽石碟,經過多年測試研發,利用原有的鑽石砂輪技術,研發出讓鑽石不脫落、晶圓不刮傷的專利製程,至今已擁有300~400個專利,並躍居僅次於美國3M的全球第二大鑽石碟廠商。

從再生晶圓到鑽石碟,林心正不僅精準掌握半導體材料的新趨勢,不惜重本大膽投資,且諸多策略佈局都有其高瞻遠矚的規劃。

例如,當初與工研院合資成立新公司時,並未沿用砂輪本業的既有團隊與舊體制,而是讓謝榮哲建立新團隊與新制度;另外,在評估興建再生晶圓廠時,謝榮哲原僅規劃購置1,000坪土地,但林心正認為未來一定有擴廠需求,一口氣在竹購買了3000坪土地興建廠房。


(上圖左為中國砂輪董事長林伯全;右為中砂執行長謝榮哲)

搭上ESG列車  以綠色製程磨亮永續價值

目前中砂已經建構出晶圓事業部、鑽石事業部、砂輪事業部三足鼎立的態勢,儘管半導體業與砂輪業的產業型態、生產模式、組織文化截然不同,但中砂不僅沒有放棄砂輪本業,甚至加碼投資砂輪的基礎研究與創新變革。

「沒有砂輪活不成,但只有砂輪一定活不好」,謝榮哲認為中砂必須兼顧新舊事業,才能發揮獨特優勢。中砂長期深耕自主技術,包括砂輪的機台、配方、材料都是自己掌控,不像同業都是採購日本設備,因此可對半導體材料發揮助攻效果;另一方面,中砂在半導體事業建立的管理制度,也回過頭運用在砂輪事業上。

從砂輪到半導體材料,看似毫不相關的產品,其實有著同樣的策略心法。林伯全分析,中砂一直以來都是切入利基市場,處於「大的不進來,小的進不來」的狀態,因此讓中砂這樣的中型公司,能在小池塘中扮演大魚的角色。

放眼未來,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的挑戰將接踵而至,中砂為此積極啟動多軌轉型,以精實管理、智慧製造、綠色製程等三大面向著手轉型。

「在中美貿易戰、少子化、碳中和的衝擊下,區域經濟的整合已是必然趨勢,」謝榮哲強調,未來一定會走向全球在地化的生產,我們把腦袋及研發留在台灣,資訊則可以無限傳遞,由台灣來管理世界工廠,因此智慧製造將是我們的一大重點。

在綠色製程方面,中砂從2022年起已開始進行碳足跡盤查,同時也積極投入綠色製程的研發。目前營收7成以上來自半導體,國際大廠要求整個供應鏈,要在2030年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謝榮哲期許中砂未來30年以ESG為驅動力,繼續「磨」亮中砂的大未來!

【創生觀點】右腳發揮淋漓盡致  左腳可再勇敢邁進  

中國砂輪看起來跟台灣其他傳統企業一樣,長期固守自家的核心能力,但卻有著許多老牌公司缺乏的能力--靠著傳統技術的持續精進,不斷創造屬於自己的舞台,才能淬鍊出與眾不同的獨特競爭力。中砂一方面善於整合外界資源,包括日本技術、工研院等,一方面精準掌握客戶需求,因此能跟上時代潮流、開發出世界級的再生晶圓與鑽石碟。

從中砂不斷轉型的軌跡來看,在自我成長的右腳部分發揮得淋漓盡致,儘管在投資新事業時,不乏大膽浪漫的企圖心,但在外部併購的左腳部分,力道還可以再加強,放眼其他新興產業,透過入股、併購、結盟等方式,開創更多屬於自己的舞台!
 

中砂一直以來都是切入利基市場,希望在小池塘中扮演大魚的角色。

--中國砂輪董事長林伯全

更多文章

首屆企業併購專班 黃日燦親授實戰策略與經典案例

企業競爭生態大翻轉、世界經貿局勢大混亂、國際供應鏈大位移,面對百年未有的新賽局,...

靠疫情練兵!微熱山丘跳脫框架的品牌升級術

位於民生公園一隅的微熱山丘門市,幾乎每天都門庭若市,許多民眾與國外觀光客都喜歡來這裡,...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