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如記位在屏東竹田的食品加工廠,這座位於偏僻鄉間、佔地二甲(約6千坪)的工廠,廠區內卻見一輛輛物流車忙碌來回,將工廠裡所生產的米血糕、魚漿加工品、調理食品、農產加工品及香蕉,川流不息送往連鎖便利商店、知名超市及美式量販等重要通路。
如今,消費者在連鎖便利商店裡看到的各種傳統調理食品從香菇雞湯、綠竹筍排骨湯、豬血酸菜湯、四神湯,到米血糕、甜不辣等,都是來自如記;架上看到的一包包金黃漂亮香蕉,也是如記供應,而熱騰騰的關東煮物,70%的食材更是來自如記;如記食品執行長王文賢說:「連鎖便利商店的關東煮食材,只要是用手做的,不是機器做的,都是如記。」
40多年前,從南部傳統市場賣米血糕的小攤販起家,到今天成為連鎖便利商店、知名超市及美式量販等重要通路的鮮食供應商,更打敗全球最大新鮮水果與蔬菜供應商美商都樂(Dole),拿下連鎖便利商店的香蕉最大訂單,如記是怎麼做到的?
為什麼王文賢說:「開工廠跟政治一樣,是一條不歸路;從政是一直往上選,工廠就是不斷地改進,從販賣到包裝,從冷凍、冷藏到認證,當你進步了,外面環境又變了,只能一直往前。」
抓緊核心能力,精進產品,擴充產線
1982年在高雄鳳山傳統市場以家庭式經營方式,開始販賣鴨血糕的如記,是由創辦人許福地帶領五個兒子一起打拼起家。
從1982年到1998年這16年間,是如記從家庭工廠轉型成為食品加工廠的關鍵時期。原本只是賣鴨血糕,但鴨血量小所以改賣豬血糕;為了做出差異化,如記不斷研發如何讓米血糕口感好吃、耐煮,從冷凍到冷藏,追求更衛生及保鮮方式。
然而,米血糕的口碑雖好卻養不活五兄弟,1998年,如記在高雄大發工業區以工廠型態開始擴展產品線,除了增加米血糕產能外,再逐漸拓展到魚漿加工品與冷藏即食產品,同時產品也逐步從市場踏入餐廳及超商;2004年開始與連鎖便利商店合作,研發並生產冷凍包裝食品;2008年又進一步研發並生產蔬果農產品,例如,玉米、菜頭到苦瓜等多項關東煮食材。
2013年,如記在屏東竹田設新廠,再繼續擴大營業項目,供應連鎖便利商店與知名超市的香蕉與玉米棒,朝國內最大專業農產生產大廠邁進。雖然,如記董事長許德全說,如記的產品多元化,其實都是因應市場需求,不做變化也不行。但是,抓住核心能力,貼緊消費者的生活型態,同時搶先布局,才是如記不易被其他競爭對手取代的原因。
核心能力一:組織簡單,決策快
如記在過去5年來,每年營業額成長15%,去年營收14多億元,今年準備邁向16億元,在食品業裡,這是很驚人的數字。15%數字的背後,快速應變是如記很重要的成功因素。
首先,如記的決策組織相當簡單。王文賢說,如記的許氏五兄弟一直住在一起,所以做決策很快;「只要一通電話,喊一下,每個人就出來了;尤其是下午吃飽飯,一定在院子裡散步,大家一起泡茶,馬上就做出決定,所以我們的即時性很快。」
例如,如記的竹筍排骨湯、香菇雞湯、茶葉蛋等食品,都是來自於五兄弟的日常餐桌上,決策的邏輯也很簡單,把家常又美味的食品端上架,消費者應該也會喜歡,很快就將調理食品推出。
也因為決策快,所以能快速因應通路的要求。1998年,如記就因應通路對衛生的要求,引進西德真空包裝機,當時這台機器價格500萬元,可以在當時買下高雄的5棟房子;但買下這台機器後,米血糕經過殺菌與真空包裝,得以保鮮,保存期限更久,才能進入各大賣場及超商,如記也從家庭工廠躍身成為食品加工工廠。
2004年,如記再斥資擴廠,增加冷凍食品類新廠房及新式自動化設備,並開始與連鎖便利商店合作。如記很清楚,對通路來講,商品報廢率高是他們最頭痛的事,尤其是鮮食產品,頂多保存3到4天;王文賢說:「我們把家裡的菜搬到通路之後,除了要考量消費者要不要買,也要考量門市的報廢程度,所以後端的加工就很重要。」
因此,如記積極投入研發生產冷凍及冷藏調理食品,當連鎖便利商店自日本引進武藏野系統,生產18℃冷藏技術的鮮食產品後,如記開始推出義大利麵、麻婆豆腐、爪哇咖哩等冷藏食品;當連鎖便利商店推出關東煮,如記一方面供應耐煮的明星產品米血糕,一方面因應通路將關東煮蔬菜化與輕食化,如記也開始善用南部蔬果盛產的優勢,推出關東煮的蔬菜食材,今天,消費者在連鎖便利商店吃到的關東煮裡的蔬菜,都是如記做的。
至於蔬菜這部分為什麼沒有其他供應商搶食?王文賢說,因為蔬菜是最困難執行的,有的蔬菜要冷凍,有的要冷藏,如記冷藏與冷凍的技術及設備都有。
他解釋,冷藏品比冷凍品的製作,難度又高一些,而且冷藏口感又優於冷凍,所以如記在做這些產品設計時,一開始就先從提升公司生產力著手 ;例如,別人只會做冷凍,如記就增加冷藏技術,從優良設備到殺菌技術,一定要比別人多,比別人好。
核心能力二:掌握在地優勢,應變能力快
王文賢說:「通路一直在變,你沒有快的話,就會被淘汰。」
如記一方面因應通路腳步,另一方面也很清楚通路碰到的問題。例如,當時如記看到通路一直在絞盡腦汁如何提升香蕉業績,但香蕉會受到天氣因素導致價格波動,再加上保鮮不易,通常買回去第3天就開始變質。
如記告訴通路,與其苦惱如何增加香蕉的毛利率,不如想辦法增加毛利,推廣吃香蕉的好處,增加香蕉的銷售量。但要增加香蕉的銷售量就必須克服香蕉不容易保鮮,以及產量不穩定所帶來的價格波動問題。
2014年,如記在遷入竹田新廠後,開始增設香蕉與蔬果產線,提供給連鎖便利商店與知名超市。早期連鎖便利商店的香蕉是由美商都樂提供,雖然都樂是全球最大新鮮蔬果供應商,但是在台灣卻虧損連連,準備退出台灣市場,如記正好在這時候加入。
一開始,都樂與如記的香蕉供貨比例是8:2,逐漸變成7:3、4:6、5:5,到後來顛倒過來,變成如記與都樂7:3,直到都樂離開台灣,如記成為連鎖便利商店的香蕉最大供應商。
王文賢解釋,都樂在菲律賓有田,可以種植香蕉,穩定供貨,但是台灣天氣較不穩定,台灣蕉農供貨不穩定;加上都樂是盤商,如記是工廠,如記與農民契作,直接談好價格就可以交易,都樂與農民交易還得先上報核准才能做決定,在速度上就失去優勢。
但如記投入香蕉加工產品也並非一帆風順,當初看別人賣香蕉以為很簡單,沒想到連續虧損5、6年,這是因為如記與蕉農契作,一開始是以種多少就賣多少,但市場卻經常供過於求。
為了解決產能與銷量問題,也為了贏過都樂,如記決心投資更好的設備來延長香蕉的保存期限,以因應香蕉過剩的問題。從清洗、靜置在18度C的冷水中脫水到催熟與儲藏,王文賢說,這套吹熟設備應該是全台灣最優良的設備,能讓香蕉每一面都能均勻催熟,保證一定的品質,務求將好的香蕉交到消費者手上。
另一方面,如記也提供蕉農市場行情價收購,即使碰到天然災害,也能用最低保障價格給蕉農,讓蕉農願意與如記長期合作,穩定供貨。
因為,水果是跟著時價在跑,但如記透過加工設備延長香蕉保存期限,及擁有穩定的供貨量;即使香蕉受到外在環境因素而導致價格上下波動時,如記提供給超商的香蕉價格,卻能像一般商品一樣,價格穩定,較不受影響。
核心能力三:看到需求,搶在消費者前面
身為五兄弟老大,許德全回憶,如記從最早賣米血糕,再開始延伸做魚漿加工品,在進入連鎖便利商店通路後,腳步如果不快,後面競爭對手就會跟上。
除了靠通路敏感外,如記也靠自己嗅出商機,搶先布局。例如,如記每月賣出達約200萬顆的古早味茶葉蛋,原本是通路看到近幾年來,大眾對蛋白質的需求量變高,導致蛋的需求量也變多。但煮茶葉蛋非常耗時間,需要加熱3到4個小時才入味,所以人潮愈多的地方,通常超商門市賣的茶葉蛋就不好吃,因為還沒滷入味,就被買走了。
2021年,如記推出的古早味茶葉蛋,從工廠源頭將茶葉蛋滷好,調味調好,連同滷汁一起包裝送到連鎖便利商店,門市工作人員只要將茶葉蛋放入鍋裡加熱30分鐘就好,既節省時間也增加銷售量,自4年前開賣,每年成長1到2成。
如記很清楚,雖然消費者的生活型態改變,導致通路商也跟著應變;例如,調理食品從大包裝變小包裝、香蕉單支賣等,這些都是因應少子化及單身者變多的社會趨勢;但王文賢說:「台灣每個人的消費型態其實也都因為通路的改變,改變了我們的飲食文化。」
最明顯的,就是通路帶來的方便,讓消費者在飲食上也愈來愈追求方便。王文賢指出,從茶葉蛋熱賣可以看出,總有一天,消費者會吃不到超商自己煮的茶葉蛋。因為所有需要費工耗時的事情,供應商在源頭就可以先處理好。
2018年到2020年,如記開始做真空即時食品,為產品多元及方便性再添一筆,最具代表的產品就是玉米筍與綠竹筍。王文賢表示,剛開始推出玉米筍時,通路認為沒人會買這種又貴又小的產品,但玉米筍卡路里低,也不像玉米需要啃食不方便,意外打中現代女性上班族追求健康苗條的心理,推出以來,上班族流行玉米筍配咖啡,每年業績成長15%。
多元化取代單一,別人不做我們做,永遠不怕沒有業績
從最初只做米血糕,到如今,如記工廠已經有5條生產線,分別是米血糕、魚漿加工品、調理食品如香菇雞湯、四神湯、麻婆豆腐等;玉米、蘿蔔等農產加工品,以及第五條香蕉加工生產線。
如果單就每一個品項、每一條生產線來看,如記都有不同的競爭對手;但如果把5條生產線加起來,如記就擁有絕對的競爭優勢。
例如,關東煮的主要組成就是米血糕、魚漿加工品,以及手工化的蔬菜像是高麗菜捲、苦瓜封等;王文賢指出,光是關東煮這一項,全台灣應該沒有像如記這樣一家多元化農產加工食品的供應商,能夠同時提供蔬菜的冷藏與冷凍品、魚漿製品,以及米血糕。
「做黑輪的,不會做這些手工化蔬菜與魚漿製品;做這些手工化蔬菜與魚漿製品的,不會做黑輪,這個是我們立於不敗的主要優勢。」王文賢說.
在健康意識抬頭下,如今的消費者既追求食材在地化,更追求食物健康及安全,這些都是生產者很清楚的事,但真的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卻得克服不少挑戰。
如記從製作米血糕開始,為了追求貨真價實的食材品質與食安,願意花高價引進最好設備;再加上寧願挑難度高的手工去做關東煮的食材,也不願意用機器將就,無形中也為自己建立了一個高門檻,讓其他競爭對手難以跨越。所以王文賢說:「別人不想做的我們拿來做,我們永遠不會怕沒有業績可以做。」
【創生觀點】
- 如記無論是在產品開發、產品品質及技術與製程上都很厲害,決策速度也快,應變能力強,但是某種程度上還是會被動因應通路的需求,而限制了它的成長;雖然可以繼續順理成章往前走,壞處是腳步放緩時也沒太多感覺。以如記的實力,建議可以先把5年後的年營業額訂高一點,然後回過頭來檢視現在還缺什麼,就知道要如何再增強自己那些能力,也比較有急迫感和企圖心。
- 台灣中小企業要從優秀公司變成卓越公司,差別就在這裡,你有沒有先把自己拉到一定高度來挑戰自己,因為很多東西不是只看我們自己就好。如記只需要再想得更遠,找適當的策略夥伴一起合作,應該就可以更快達到年營業額30億元以上。
開工廠跟政治一樣,是一條不歸路;從政是一直往上選,工廠就是不斷地改進,當你進步了,外面環境又變了,只能一直往前。
——如記食品公司執行長王文賢


